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全面到来,以及新基建加速落地,开源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席卷各行各业。日前,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2021 OSCAR 开源产业大会”在京召开,开源再一次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当前的开源趋势如何?开源如何助力产业数字化?我国的开源生态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和副所长栗蔚。

开源生态初步形成

“开源是一种软件生成新内容的模式,是新的生产方式,也是新的交付方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开源产业已经成熟了。”何宝宏表示,开源的重要性日渐显现。目前,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开启,我们处在一个“软件定义”的时代,软件的开放和交付方式走向开源。

开源首次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凸显国家大力推进开源产业发展。在何宝宏看来,开源是助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和产业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开源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从曾经完全的“跟随者”变成“创新者”。

“但是,我国开源产业在引领力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何宝宏表示,我国在基础性核心软件的开源方面还需要提升影响力和引领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开源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开源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差距,亟待产业合力推动。

何宝宏认为,随着新基建加速落地,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从企业内的协同走向企业间的协同,或者说是企业内部组建软件公司协同开发软件正在走向社会化,实现不同企业、不同实体之间的软件协同,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何宝宏看来,开源更像是一种通用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开源产业发展壮大后必将走向社会化协同。

开源如何才能成功?何宝宏认为,首先要做好生态。在“2021 OSCAR 开源产业大会”上,中国信通院正式发布《开源生态白皮书》,明确了开源生态的五要素、三环节,即以开源项目为中心开展构建,包括了贡献者组成的开源社区、开源项目的各行业开源者以及开源项目的各行业使用者等五类产业链要素,其中开源商业模式、开源社区运营和开源风险治理是生态发展关注的三大环节。

《开源生态白皮书》指出,我国开源生态日渐成熟,发展势头迅猛。开源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协作、加快各行业数字化进程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开源生态从个人参与到企业参与,从开源技术交流到开源生态协同,逐步形成产业供应关系。自上而下体系化构建方式与自下而上竞争式发展相结合,不断推动开源生态繁荣。

开源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开源加速落地,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漏洞、数据泄露等问题和风险。“开源软件虽然非常便利,但是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开源治理体系保驾护航。”栗蔚介绍,近几年,开源治理体系构建受到高度关注,企业开源治理正上升到“战略层面”,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

“开源治理体系的建立需要标准以及工具软件的支撑。”栗蔚表示,企业要管理开源软件、开展开源安全检测,需要依托方法和工具。她介绍,针对这些需求,中国信通院展开了相关研究,并且推出了开源治理标准,目前,包括浦发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在内的大型企业都借助开源治理标准构建自身的开源治理体系。同时,在工具层面,中国信通院搭建了开源漏洞和开源协议冲突检测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检测开源软件的安全漏洞和开源组件的组成。

《开源生态白皮书》强调,开源风险问题始终存在,随着开源加速落地及理念普及,我国企业更加重视开源风险,将开源纳入企业科技风险治理范畴,积极建立开源治理体系规避开源风险。当前,开源治理企业集中在具有海外业务的科技公司以及安全要求较高的金融机构。未来,电信、能源、汽车等诸多行业都将逐步落地开源治理体系。

当前,开源治理体系发展正处于规模化落地阶段。随着开源应用深入,我国企业逐步关注开源治理。中国信通院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30.8%的企业具备开源软件统一管理流程和管理团队,我国企业将开源纳入统一管理的比例逐年提高。(黄舍予)

关键词: 新基建 加速落地 开源 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