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工联网记者获悉,日前,《5G工业互联赋能5G全连接工厂技术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2022年中国5G发展大会重磅发布。
(相关资料图)
《白皮书》指出,当前,5G与工业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5G作为先进的技术,具备移动、无线、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点,通过5G确定性能力提升,5G确定性网络成为工业网络体系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5G MEC边缘计算所提供的近端算力平台,也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重要的承载基础。5G正在与工业智能化和工业网络体系产生更多的融合价值,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根据5G服务核心生产环节、进内网等产业需求,《白皮书》提出了5G工业互联。5G工业互联指的是利用工业级的5G能力,通过5G来支撑工业生产网络的建设,并通过5G MEC作为工业算力底座承载工业软件和平台系统,实现5G使能的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据了解,5G工业互联是一个工业级5G能力的技术集合,通过这些技术实现5G承载核心生产网络和应用,实现对5G全连接工厂的赋能。
《白皮书》指出了5G工业互联的三个主要发展方向。
一是5G承载工业生产网络,5G从承载辅助性生产业务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深入车间和现场,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生产网络,所谓“更深”。
二是5G MEC承载工业平台和应用,通过5G网内算力,基于5G网络边缘计算承载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应用等,实现工厂算力底座和工厂普遍赋能,所谓“更强”。
三是集团+分支机构多园区统一算网,5G MEC连点成网,实现多园区统一算网和统一管理运营,所谓“更广”。
5G工业互联作为5G进入工业生产网络和核心生产环节的技术集合,其发展过程将分阶段展开。《白皮书》显示,其发展阶段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5G车间生产网和5G产线工控网。
5G深入核心生产环节的第一个阶段将聚焦在车间生产网实现“5G全连接”、5G MEC承载工业软件打造工厂融合底座,以及多园区统一组网。值得一提的是,5G成为车间生产网意味着5G网络将直接影响到工厂的正常生产作业,这对5G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工业级的需求,要求5G网络高可靠高可用。
5G深入核心生产环节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实现产线内部通信5G化。以工控5G化为主,并综合考虑数采、安全通信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个阶段,具体到某个企业某个项目,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时间上的前后关系。具体是先进行车间网络5G化还是产线内部工业控制网络5G化,取决于企业对5G的使用场景。
5G工业互联是一系列关键技术能力的集合,从而基于这些能力构建出工业级的MEC/UPF系统,这些关键技术能力主要包含5G工业确定性连接、5G工业极简组网、5G MEC高稳计算、工业协议感知和跨域协同、确定性安全。
标准化工作是实现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重要技术基础,国家层面高度重视5G工业互联的标准化工作。工信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均提出“5G+工业互联网”标准相关工作。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于2021年底制定并发布了《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版本3.0);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也针对性地制定了《工业无线蜂窝网络》等系列国标。CCSA TC13(工业互联网技术工作委员会)分别针对煤矿、钢铁、港口、水泥、电网以及石油化工等行业启动立项编制相关5G+工业互联网标准;3GPP也在加紧对5G工业相关的标准研制。
展望未来,5G工业互联赋能5G全连接工厂,步履扎实,前景广阔,必将为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数字化的发展带来更强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