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承载着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如期而至,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冰雪盛宴,更是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技盛会。

“科技”已经成为北京冬奥会的关键词之一,早在2016年《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就已出炉,负责筹办北京冬奥会的工作人员围绕“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清洁环境、安全办赛、国际合作”8个方面开展工作。如今,在场馆、运行、指挥、安保、医疗、气象、交通、转播等诸多关键场景中,已有几百项创新技术成果落地应用。

在北京冬奥会中运用的“黑科技”用“数不胜数”来形容绝不为过,例如,“IPv6+”技术、AI机器人自动安全防疫、智慧参赛等一大批创新科技首次亮相于北京冬奥会。这些创新科技不仅为北京冬奥会增添了色彩,也为以后的商业应用创建了“样板间”,极大鼓舞了社会各界自主创新的热情。通信世界全媒体从众多创新应用中遴选出6个典型应用,以飨读者。

智慧大脑实现快速“上门维修”

中国联通为北京冬奥会打造了“别具一格”的通信技术运行指挥中心(TTOC),可对北京、张家口两地三赛区全部奥运场馆及设施的信息通信网络,实行实时的统一监控、统一调度、统一响应和统一服务。

该指挥中心由冬奥通信综合监控系统、综合故障调度系统及网络数字运营平台等构成,除了实时监控、统一调度外,还可以实现故障设备的精准定位。据中国联通工作人员介绍,“从发现问题,到精准定位,再到工作人员赶往现场,整个过程只需要5分钟。”在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中如何做到快速精准定位呢?原来,在指挥中心和各个比赛场馆的通信设备上都配有一个二维码,相当于不同设备的“身份证”,通过手机“扫一扫”功能就可以得到设备信息和具体位置。当某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时,就可以轻松实现精准定位和“上门维修”。

全球首个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直通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的所有比赛场馆实现了5G信号的全面覆盖,为赛事的转播以及参与冬奥的观众、运动员、媒体记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如此,就连往返赛区的高铁上也覆盖了5G信号,从北京清河站发出的复兴号冬奥智能型动车组列车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车上搭载了全球首个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能够实现超高清信号的长时间稳定传输。而遍布列车的5G信号节点和辅助基站体系,则能让记者们在比赛期间对车上的一些嘉宾、运动员、冬奥相关保障方进行采访,信号可以随时与央视总台进行互动和传播,在冬奥期间为各国媒体提供报道冬奥盛会的平台。

AI机器人助力冬奥“智慧服务”

在北京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无处不在,既有清扫机器人、消毒机器人,也有5G送餐机器人。移动测温和防疫监督机器人可按规定路线主动寻找相关人员并测量其体温;消毒机器人可以全自动、无死角地喷洒消毒药剂,在每个班次(3个小时)时间内完成所在区域的全部消杀工作;5G送餐机器人利用5G室内多功能云端技术,融合3D语义地图,实现了自主规划路径、自主避障,能灵活完成智能送餐服务。

北京冬奥会还推出了AI助力安全出行服务,英特尔将其子公司Mobileye的Mobileye 8和Shield+4系统应用到了冬奥会园区的500多辆大巴上。两个系统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为车辆提供辅助驾驶功能。Mobileye 8防碰撞系统主要提供行人和骑车人防撞预警、前防撞预警、车距监测警告、车道偏离警告等提醒服务,而Shield+4盲区监测系统则通过车身四周的摄像头提供盲区监测和提醒服务。

360°自由观赛,满足差异化需求

传统的赛事转播系统虽然也主打高清视频、实时转播,但很难达到8K、低时延的效果。作为“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冰雪项目交互式多维度观赛体验技术与系统”在本届冬奥会上大放异彩,该系统不仅能够满足观众超高清、极低时延的观赛需求,还可提供“定制化”360°自由观赛的全新体验,满足观众的差异化需求。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视角观看比赛。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云转播系统的“自由视角”技术与以往的应用也有所不同,最大的亮点是项目组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端到端自由视角点播和直播系统,将8K“自由视角”系统从现场阵列采集、云端三维重建、编码传输,到终端解码渲染都做到了端到端实时处理,从而支持冬奥相关赛事的直播。“自由视角”技术的另一个亮点是实现了多终端观看,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电视观看,还可以在手机、VR等终端设备上观看。

“北斗+冬奥”提供精准导航服务

北京冬奥会史无前例地结合了中国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形成了“北斗+冬奥雪上智慧服务保障系统”,这是北斗精准定位系统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第一次应用。相比传统的定位系统,其定位点输出频率达到50MHz,非常适合用于高速竞技滑雪运动。

为运动员提供可穿戴的智能定位终端是该保障系统最大的创新。系统集成了多种智能设备,包括视觉采集设备、医学检测设备等,不仅可以采集运动员的血压、心率等生理数据,还可以在运动轨迹中的关键位置识别运动员身体20多个重要关节的变化,实时捕捉运动员在不同地形、不同风速下的运动状态,形成比较全面的数据分析报告,帮助运动员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并及时调整到最佳。

在国家速滑馆、鸟巢、冰立方等场馆,观众可下载专用APP,进入场馆后通过手机匹配最优的路线,享受精准导航定位服务。

智能方舱实现快速治疗

国内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冻伤及颌面创伤移动式智能化诊疗平台——智能移动方舱已在北京冬奥会上投入使用,在冬奥赛场为运动员保驾护航。

智能移动方舱外形酷似厢式货车,能担任冰球赛场“应急大夫”的角色。舱内面积不到20平方米,配备了卧式锥形束CT、冻伤面部数据采集系统、便携式智能心肺复苏机、心电监护仪等用于冻伤及颌面创伤现场诊治的整体化设备,可实现传统医疗技术与现代高科技的紧密结合。在智能方舱里,通过人工智能诊疗平台对运动员进行CT检查后,从CT影像导入至诊断报告生成,整个过程仅需30秒,可保障运动员在救治“黄金窗口期”得到有效治疗。


关键词: 资讯 通信世界网 冬奥 科技 应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