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近日,有媒体披露,吉利有意并购魅族手机,图谋移动终端市场。若消息属实,那么吉利能否借此实现杀入移动终端市场的目标?又存在哪些机会和挑战?

其实早在2021年9月,吉利就已经正式宣布进军移动终端市场(智能手机领域),并为此成立了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由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亲自担任董事长。

对此,李书福曾说:“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

其实我们不难猜测,吉利并购魅族后,其智能手机的最大卖点应该是“车机互联”。而实际的情况是,目前打着“车机互联”旗号,或者说借助手机领域积淀的优势杀入汽车市场的不在少数,最典型的就是华为和小米,小米甚至要单独“造车”。那么,以“车机互联”为最大卖点的吉利,与那些手机市场第一梯队的厂商相比,差异化的优势该如何体现?魅族能否给吉利带来竞争优势?而要回答这些,就不得不回到魅族手机本身。

魅族手机在业内有着“小而美”的称号。但在笔者看来,国内手机厂商无论从核心技术的竞争力,还是品牌的影响力,都无法形成“小而美”的商业及生存模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一加手机,在经过多年“搏杀”之后,最终还是回归到了OPPO的怀抱。

至于魅族,其最为辉煌的时刻,也仅是在阿里注资(阿里意欲借此推广手机OS)后,以低端的魅蓝品牌攫取到一定的市场份额。2016年,魅族手机出货量一度达到了2000多万部,这也是魅族手机有史以来出货量最高的一年,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低端的魅蓝Note和魅蓝品牌手机。饶是如此,魅族也未达到阿里对出货量的要求。随着阿里支持力度的减弱,魅族最终停止生产魅蓝系列,以“魅族”重返中高端手机市场。而这来来回回,不仅带给外界其手机战略摇摆不定的印象,还造成了魅族品牌的技术断档,对于魅族后来的一蹶不振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原因。

BCI数据显示,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1月31日,魅族的市场份额仅剩0.1%。2021年底,魅族官方社区还公告称,Flyme的手机云备份功能即将停运。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魅族在智能手机产业中几乎连存在感都没有,这样的手机品牌能给吉利的“车机”(包括技术和品牌)带来什么呢?

随着这几年国内手机厂商的鼓噪,“汽车就是移动的智能终端”的说法在业界广为流传,但在笔者看来,车机系统或者说智能汽车,智能只是锦上添花,最重要的还是车本身的设计、性能和体验。例如对于电动车来说,如何提升电池的运行效率,在冬季少些“电动爹”的抱怨,才是制造商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实作为电动车也好,智能汽车也罢,车本身的技术创新空间依然很大,且这些创新基本上都是为了解决用户的痛点或者满足刚需,而并非仅是“车机互联”系统的比拼。笔者认为,国内有些传统车企和用户是被手机厂商给忽悠了,导致某些车企本末倒置。

那么,吉利可以借助魅族在移动终端市场立足吗?正如前述,鉴于目前魅族的品牌影响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市场占有率,吉利并购魅族杀入移动终端市场无异于“重新打鼓另开张”,挑战巨大。不过,由于智能手机市场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华为受限于非市场因素,又腾挪出一部分市场,这可能是吉利并购魅族后仅存的一丝机会。但在国内手机市场高度“内卷”的今天,面对“OVM”和荣耀等品牌既有的市场优势,这一丝机会能否变成现实,也充满了变数。


关键词: 资讯 通信世界网 魅族 吉利 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