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尤其是用户隐私的泄露对用户和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对此我国不断加大互联网监管力度。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如何在拥抱监管的前提下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此,中国联通推出了互联网唯一标识关键技术,能够实现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提升APP的用户标识精度。在12月1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关于互联网用户唯一标识关键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裴玮讲道,唯一标识关键技术是以保护和服务用户为切入点,让用户能够得到更可信赖的服务,关系到每个用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保护力度加大,APP触达用户的难度不断升级

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运营商通过手机号认证的方式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实名制变得可行。与此同时,我国信息保护力度逐步加大。从今年1月1号《民法典》出台以后,我国又相继出台了《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再加上《网络安全法》,构成了网络安全处理和数据保护的“三架马车”。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互联网企业获取用户信息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如果未经用户允许,不允许以任何形势触达用户;获取用户任何信息授权都必须在得到用户的明确的授权,在获取用户授权以后,用户是可以查询和开关的。

操作系统的信息采集也在逐步收紧,苹果设备的MAC地址信息采集困难,安卓10以上不能再获取IMEI和IMSI这些设备标识,这都会导致互联网行业用户标识非常困难,用户分析以及个性化推荐都不能进行精准实施。这还会影响到业务的风险识别,包括设备被篡改和冒用后无法有效追溯,以及羊毛党、黑产挤占用户真实利益。

用户的相关信息获取不到会导致用户分析的门槛变高,触达就会越来越难,也会更加规范,后续对于企业提升APP的服务也会更加困难。“以往APP获取用户信息是通过IMEI、IMSI等,但是随着数据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APP和用户的连接变弱,识别用户变得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新的技术手段。”中国联通渠道运营中心技术支撑部总监王九九讲道。

唯一标识技术建立起APP与用户沟通的桥梁

对此,中国联通推出了“互联网用户唯一标识技术”,在获取用户授权的情况下,让APP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更加合规,更加合法,更加紧密有效。中国联通基于身份认证、可信存证、隐私计算、可信消息和智能网络几大能力,形成了唯一标识用户、准确触达用户和高质量服务用户的整体解决方案。联通在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唯一识别关键技术业务负责人黄文建讲道。身份认证,是通过取号来实现用户的注册、登录,可信存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将收集的用户授权存证上链,实现用户的授权存证可溯源、可查询,可开关,为以后合法合规的实现用户的分析和触达做准备。用户授权建好后,可以借助隐私计算数据能力对用户进行画像分析、可信消息能力有效触达用户,智能网络能力来提高用户的服务质量。这是我们完整的从用户识别、授权、认证、触达,转化到维系的整套解决方案。

“唯一标识是基于网络的能力,以手机号设备信息为基础要素,通过高效合理的加密算法生成的用户唯一标识,可以识别有效标识的设备篡改和营销作假,防止薅羊毛,实现APP风控和拉新促活等场景应用。”黄文建讲道。

用户唯一标识技术具有四方面优势。

一是安全性,在提供这套标识之前需要符合信息安全的相关规范,APP需要在标识之前将隐私协议加入到APP的授权体系里面。

二是匿名化,标识的生成不包含任何的个人信息,同时加密算法是没有办法逆推出用户的手机号或设备号。

三是可信性,可信性是具备运营商数据信息权威性的,同时去中心化的标识体系可以支持验证真伪,防止黑产的冒用。

四是可控性,用户可以对标识进行开启或者关闭,同一APP内标识每一段时间是发生变化的,这个发生变化的周期是依据使用场景来做的设定。

用户唯一标识技术具有三大典型应用场景,分别是拉新促活场景、风控场景、隐私保护场景。传统营销手段需通过取号或者用户自填手机号再触达用户的方式实现获客,但现在这个方式面临数据泄露和隐私的合法合规问题。如何保障数据不出库的情况下,进行联合营销,成为现阶段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联通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是,当用户触发活动页面时,企业通过嵌入唯一标识能力联合进行识别与授权,结合隐私计算能力联合构建用户的分析与画像生成,为企业实现精准的营销触达。整个过程中各方原始和明细数据均不出库,从而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唯一标识作为风控识别的重要补充手段,提供基于“用户标识”和“设备标识”双重校验。在用户注册、登录时作为企业账号体系的风控因子入参,结合设备标识和用户标识,通过绑定账号与手机卡、设备的关系,拓展更多识别维度,提高企业风险识别精准度。

用户唯一标识技术三家运营商都有此能力,目前联通侧已在创新能力开放平台开放免费测试。


关键词: 资讯 通信世界网 中国联通 互联网 唯一标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