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联接+计算”是我国新基建战略的核心目标。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发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 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提出要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这标志着算力网络正式纳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建设体系。
作为央企的中国联通,其实自2019年6月就提出发展算力网络,迈向算网一体的技术设想。
在短短2年时间里,中国联通上交了出色的算力网络领域答卷:发布了数本白皮书、十多篇论文、数十篇专利和两个联合创新实验室,并率先在北京、河北、广东、山东4个省市,开展算力网络落地实践。
算力网络实现并不容易,中国联通这些成果和实践落地,是如何做到的?带来什么价值?
笔者在近日的中国联通“算力网络白皮书发布两周年暨产业技术联盟成立一周年实践成果发布会”上找到答案。在本次大会上,中国联通发布了算力网络行动计划和算力网络多领域六大实践案例。
四大举措,助多级算力协同发展
两年多来,中国联通结合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在算力网络的产业引领、联合攻关和技术研究三方面打出了组合拳,为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首先,在产业引领方面,2019年11月,中国联通发布业界首部《算力网络白皮书》;2020~2021年,中国联通在算力网络领域陆续发表《算力网络架构与技术体系白皮书》、《云网融合向算网一体技术演进白皮书》等;今年3月,中国联通发布了《中国联通CUBE-Net 3.0网络创新体系白皮书》。
其次,在联合攻关方面,中国联通2020年11月成立国内第一个算力网络产业联盟;今年9月,中国联通发布了大湾区算力网络行动计划,并在广东联通成立算力网络联合实验室,在北京联通成立“IPv6+”联合创新实验室。
最后,在技术研究方面,今年9月,联通研究院出版了该领域行业第一部专著《算力网络——云网融合2.0时代的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两年来,中国联通在算力网络领域发表十多篇论文,申请数十篇专利,在 ITU-T、ETSI、CCSA 等组织立项多项标准。
从科研角度看,中国联通算力网络披荆斩棘,开了个好头。为促进算力网络进一步落地,中国联通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买彦州在会上进行了详解。他表示,中国联通将进一步落实“大联接”与“大计算”战略业务布局,依托跨区域、低时延、高质量的一体化算力承载网络,实现国家、省、地市的多级算力协同,具体从以下四项措施入手。
第一,强化算网协同编排能力和算网能力封装建设,加快构建云网边一体化的能力开放调度体系。第二,根据国家“东数西算”战略要求,优化布局形成“5+4+31+X”新型数据中心格局。第三,打造全光网络底座,完善面向用户与算力双核心的公众互联网、支持多云生态的产业互联网以及面向边缘算力接入的本地综合承载网。第四,持续推进网络技术演进,加快SRv6等IPv6+创新技术应用部署,开发算网一体创新服务产品,形成差异化的算力网络产品优势。
其实,中国联通在算力网络方面的技术研究的努力,已经取得实际可见的成果。在会上,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唐雄燕博士介绍,中国联通聚焦IPv6+算力网络和全光算力网络,打造算网大脑,研发算网设备操作系统CUNOS,来实现算网统一编排调度,赋能算网一体化服务。
四省落地,六大创新实践发布
说到这里,可能你要问,算力网络到底给中国联通各地现网业务运营运维,带来哪些价值?为了将理论成果与实践相结合,中国联通持续推进算力网络的创新实践与现网部署,率先在北京、河北、广东、山东4个省市落地,并在本次大会上发布了算力网络六大创新实践。
北京联通:算力网络资源感知,打造“边边协同”智慧安防服务。
今年6月,北京联通基于CUBE-Net3.0技术架构,开展了业界首个基于算力网络CF协议的智慧安防现网实践,该实践通过CFN技术完成算力资源信息分发,以“边边协同”的方式成功实现了算力资源智能管控与实时调度,未来将实现海量监控视频接入场景下图像识别处理业务的算力负载均衡,为智能安防领域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演进做了有益探索。
河北联通:算力网络智简切片,打造数字智能政务。
2019年底,中国联通在雄安新区建成了业界第一张基于SRv6 + FlexE技术的综合承载网络。雄安联通基于切片及SRv6技术成功打造了数字智能税务业务,实现了多线多段跨域的敏捷开通和差异化服务保障,开启了智能政务智简、高效、安全的新篇章,为进一步打造“5G+云+网+X”的一体化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广东联通:算力网络业务链,打造“云网安一体”服务。
今年9月,中国联通和广东联通发布大湾区算力网络行动计划,同时发布算网一体1+N+X服务体系架构,通过打造SID即服务,实现一网联多云、一键网调云,构建新一代数字技术设施,增强联接+计算的网络内生能力。
山东联通:全光算力网络,打造“智慧光云十六城”。
今年3月,山东联通成立了全球首个F5G联合创新中心,聚焦智慧光网、智慧光云、F5G+X三大课题持续创新孵化,率先开启从智慧光网迈向智慧光云,提出了智慧光云十六城的建设规划,解决政企单位、医疗、教育、大型企业以及金融ICT系统迁移到云上的痛点。
中讯院:智能城域网自动化切片,赋能算力资源高效联接。
中国联通智能城域网在技术层面,实现了VPN+QoS方式的软切片全面部署。在业务层面,中国联通智能城域网实现了全国300多个本地网的规模部署及业务上线,满足4G/5G固网、政企专线等多接入方式的算网用户。
联通研究院:使能边缘网络设备向算网融合架构演进。
中国联通研发的CUNOS算力网络通用操作系统是主要面向运营商算力网络场景的设备操作系统,中国联通联合紫金山实验室,在开放网络试验环境中完成了CUNOS与两款5G承载白盒路由器的集成测试,将开放网络设备的部署场景拓展至运营商承载网,并提供电信级可靠性保证,满足自主可控和网络技术快速创新演进的需求。
未来三步走,发布网络行动计划
上述实践成果喜人,但背后是大量中国联通专家的艰苦努力,跨越一个个艰难险阻。中国联通在实践落地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技术与产业挑战呢?
唐雄燕总结为三方面,其一,算力资源的感知、度量与开放共享问题。其二,计算与网络融合的技术标准和产业协同问题。其三,算网一体的服务和商业模式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中国联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迭代,以形成算力网络螺旋式发展的正循环。我们看到,中国联通网络部总经理傅强在会上发布了中国联通算力网络行动计划。
根据该计划,中国联通将加强算网一体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安全可靠的全光传送底座,持续打造低时延、广联接、智能化的云网边协同一体化新型算力网络,充分发挥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CUII)的技术领先优势。
此外,中国联通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马红兵对中国联通算力网络研发合作计划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表示中国联通将分阶段实施核心攻关来完成算力网络的总体功能构建,在后续的技术研究与产业推广工作中,积极与产学研各界的合作伙伴一道,加大研发力度,形成产业合力。
中国联通算力网络经过2年蜕变,已逐步进入快速轨道,算力网络的发展方向逐渐成为业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唐雄燕认为应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算力+网络一体化供给(2021年-2023年):以IPv6/SRv6技术为重点,开展技术攻关,重点增强承载网与算力资源的自主控制与协同编排调度能力。
第二阶段,算力+网络一体化运营(2023年-2025年):以推动SRv6入云为重点,实现计算资源与网络资源的标识互认,寻址统一,网络端到端确定性能力增强。
第二阶段,算力+网络一体化生产(2025年-2030年):面向6G智慧内生的网络架构创新,推动6G网络实现AI能力内生,相应的推动承载网具备算力内生能力。
笔者观察:运营商牵头,产业共推算力网络发展
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进程正逐渐进入大规模扩展阶段,据IDC预测,2022年超过50%的中国经济将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或受到数字化的影响。
为了抓住数字化转型这波浪潮,中国三大运营商充分发挥拥有大量机房、骨干网络宽带和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等具备开展数据中心业务的资源优势,纷纷积极对算力网络进行探索。
但三家思路却各不相同。中国移动将算力网络作为全新理念提出,还提出要在基于X86和ARM架构的基础通用算力上打造“资源产品能力领先”优势。
中国电信算力网络业务的整体思路是将边缘计算、云计算等多级算力节点与网络进一步结合,实现云网融合下的资源供给,为用户提供最优的服务以及运营保障。
相比而言,中国联通提出算力网络较早,自2019年发力算力网络以来,高度重视未来计算与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并将算网一体定位为继“云网融合1.0”(云网协同)之后的“云网融合2.0”阶段。
如今历经2年发展,中国联通携手行业伙伴,在算力网络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和落地实践成果,为全行业发展树立了榜样。
笔者希望中国联通可以基于在算力网络和IPv6+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成规模建设算网一体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更好地助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服务各地政府、广大企业和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