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资料图】

通讯员熊婉婷

如何对肺部难以定位的微小结节精准定位?如何微创切除双肺多发结节?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胸外科专家团队在电磁导航的引导下,借助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年轻患者精准切除病变。据了解,电磁导航与达芬奇机器人联手,共同抓出藏匿在肺部深处的结节,此项技术的应用在华中尚属首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已顺利出院。

王思桦及团队手术中 (专家供图)

28岁的苗苗(化名)在体检中发现右肺上叶后段磨玻璃结节,约为11毫米。一个月前复查CT,显示右肺上叶病灶大小稍有增加。苗苗不免心里开始担忧:会不会是肺癌?协和医院胸外科王思桦主任医师接诊后,考虑早期恶性病变可能,建议完善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

“肺部的构造就好像一棵倒着生长的大树,传统的支气管镜仅能进入主要的‘枝干’,但是如果肺结节生长在‘树叶’的位置,则很难准确抵达。”王思桦介绍,苗苗肺部的结节位于右上肺尖段后段交界处,距离肺表面有接近1厘米,由于藏匿较深,采用常规支气管镜手段术中可能无法触及,也不能保障完整切除。团队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创新性地使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进行定位,并结合患者肺结节的位置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切除的手术方案,这样既能精准切除病灶又能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

王思桦及团队手术中 (专家供图)

王思桦介绍,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相当于一个微型的“GPS系统”,可以到达肺部的盲区,精准定位病灶,辅助进行诊断和下一步的治疗。而达芬奇机器人成像系统能够放大15倍并呈3D效果,手术操作更精细、创伤更小,不仅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痛苦,还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近日,在达芬奇机器人的辅助下,胸外科与手术室、麻醉科等多学科共同开展手术。在术前确认规划路径后,通过电磁导航实时引导,在盘根错节的“支气管树”中精准定位病灶位置,并注入染色标记。随后,王思桦操控达芬奇机器人器械臂,通过肋骨间隙直径10毫米的孔道进入胸腔,快速找到荧光染色病灶,精准切除肺结节,最大限度保留了正常肺部组织。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原位腺癌。苗苗术后恢复良好,第二天便能步行去复查胸片,很快康复出院。

王思桦及团队手术中 (专家供图)

“对于困难微小结节的精准定位以及双肺多发结节的处理,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优势更明显。”王思桦说,此次应用的“电磁导航+达芬奇”的模式,突破了传统外科手术中的操作局限,实现了对患者的病变诊断、定位标记和外科切除治疗的一站式诊疗。目前,主要应用在肺部小结节及肺部多发小结节手术。

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关键。胸外科廖永德主任表示,近年来,胸外科将现有的胸腔镜、纵膈镜、支气管镜、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等技术与达芬奇机器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技术的深入交互,不断推动早期肺癌诊疗的精准化,使更多肺癌患者获益。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