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觊觎TikTok收购并非一日两日,早在美国地区TikTok收购协商期间软银就在一直争取,只不过不能满足收购方的两个条件,第一:本国公司,第二:科技公司,但软银并未打算放弃对TikTok收购想法。
相比于沃尔玛还是微软在美国地区对TikTok收购的重话语权而言,软银在印度却有非常深厚的“商业关系网”。
虽然还只是字节跳动的小股东,但显然软银在TikTok印度业务出售事情的谈判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而给予想在TikTok收购中分一杯羹的软银,实则也是想一次来解其亏损危机。
1994年软银上市以来,从投资雅虎赚到第一桶金后,软银就从未停止投资国内外科技公司的脚步。
2000年是中国互联网开始大步迈进的时代,此时虽不能与美国分庭抗礼,但显然孙正义已经嗅到了机会,所以孙正义扬言要在中国投资至少家互联网公司,资金在亿美金之上。
软银最巅峰的时候掌控着所有互联网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近10%的份额,直到2017年从未尝到败绩的软银却在投资WeWork 和 Uber上翻了车,当季运营亏损达 7040 亿日元。
从2017起软银斥资1000亿美元成立了愿景基金一期,短短几年间内投资的公司不断增加,最高达到了88家,总价值为696亿美元,但这并未给软银带来好运气。
直至2020年中财报显示,短短三年内软银营业亏损已达近千亿,相当于每日亏损10亿。
一直钟爱互联网公司投资的孙正义在WeWork 和 Uber身上跌倒,显然想通过TikTok让软银爬起来,但老话说得好:靠运气赚的迟早会通过实力还回来。
TikTok真正强大的地方在于互联网算法,而非软件本身。即使软银能够有幸拥有TikTok若没有其算法支撑,也相当于高价购买一具花瓶,中看不中用。目前国内新的出口限制对TikTok算法是有一定的制约的,就算找到新的算法到时候能不能适用还不得而知,所以若软银真的收购无原始算法的TikTok,想必不得不考虑TikTok会不会被印度市场重新认可以及软银是否能够从运营TikTok上收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