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彻底颠覆传统人工检测和强磁检测路线,“洛阳创新”推动钢丝绳检测进入无人、自动、精准智能检测时代!
日前,由科技部主办的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杭州落幕。洛阳威尔若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磁记忆式钢丝绳弱磁无损探伤技术”,攻克了钢丝绳安全检测“百年难题”,荣获赛事最高奖——优胜奖。
洛阳威尔若普公司钢丝绳检测设备 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锐鑫 摄
从港口、油井、矿山的起重机,到电梯、缆车、游乐设施等民用装备,钢丝绳都是各类重型吊装设备的“生命线”。长期以来,钢丝绳检测主要通过眼睛看、卡尺量的人工手段,费时费力且检测质量难以保证。由国外引入的强磁检测技术通常只能检测到断丝,不能检测磨损、锈蚀、疲劳伤,不能量化损伤程度,也不能在钢丝绳生产运行的同时在线自动检测。
近年来,洛阳威尔若普公司深入研发铁磁性材料无损探伤技术,探索出创新型钢丝绳检测方法和探伤传感器。该技术通过主动规划铁磁性材料的“记忆磁场”,再依托传感器完成钢丝绳损伤状态的量化识别,填补了弱磁无损检测领域的国际空白。
“钢丝绳出现损伤时,就形成了磁能势的差异,我们检测的就是这个差异。”该公司董事长窦柏林介绍,“整个检测过程自动化,不仅能检测出断丝等损伤,还能根据检测到的损伤量值判断是否需要更换钢丝绳,从而避免过度更换导致的浪费。”
以内蒙古巴彦高勒煤矿为例,使用该技术后,每年可减少180个小时人工查绳时间,用于生产可多提煤27.36万吨,增加产值4.8亿元。此外,在该技术的数据支撑下,可以科学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将年用绳成本从86万元降至57.3万元,降幅达33.3%。
目前,洛阳威尔若普公司拥有核心专利35项,以及美国、日本、欧盟地区3项国际发明专利,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产品打入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钢丝绳电磁无损探伤领域的“隐形冠军”。
当下,颠覆性技术创新已成为改变创新格局、形成技术突袭、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旨在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与突破,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引擎。本次大赛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未来网络与通信及交叉学科等领域,从全国2800多个参赛项目中最终遴选出74家企业的项目颁发优胜奖。(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锐鑫)
关键词: 洛阳颠覆性技术填补国际空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