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益公司》项目继续推出高端访谈栏目——《致善》,以“商业向善,责任有为”为主题,走进企业,通过对话、纪实的方式记录企业的社会责任闪光瞬间;也将邀请行业内专家对公益慈善、乡村振兴、碳达峰等政策进行解读,为企业履责给出专业实用建议。

《中国益公司》与施耐德电气副总裁、公司事务及可持续发展中国区负责人王洁的对话,为《2022·致善》第十五篇。王洁在对话中分享了施耐德电气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如何以数字化技术赋能行业节能减碳,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提升供应链韧性,协同生态伙伴共同发展。她指出,可持续是长期事业,企业的可持续举措需要与经营使命融于一体,考虑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资料图】

面对不确定,如何提升供应链体系韧性?

中国益公司: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全球的供应链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施耐德电气作为一家跨国企业,是否也面临供应链的挑战?

王洁:供应链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我们长期关注和持续加强供应链建设。对于我们来说,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不仅涵盖我们自身的工厂及物流中心,也包括各类生产材料的供应商。我们凭借战略备份、数字化技术以及生态圈协作,实现了敏捷反应,提升了韧性,并连续7年入围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榜单”,且在2022年排名跃升至全球第二。首先,以战略备份降低风险。面对全球多极化发展和各种不确定性,战略备份是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关键,即针对供应链上的关键节点,通过供应链备份、库存和能力储备、供应链本地化(短链)等方式进行备份。

同时,我们坚持以数字化技术提升效率。数字化是加强协作的关键工具。通过搭建贯穿供应链上下游的数字化平台,我们能够对供应链网络上的各级供应商情况、安全库存等信息保持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提高管理的敏捷性。

此外,协同生态伙伴至关重要。供应链的发展离不开上下游等生态伙伴的成长,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我们一直积极协同生态伙伴,包括以技术和经验帮助供应商伙伴成长,以及在疫情中为伙伴提供各类支持。同时,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帮助,对保持供应链稳定也至关重要。

中国益公司:我们看到一个数据,施耐德电气有1600多家中国供应商,请问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中,施耐德电气如何发挥作用,为供应链伙伴创造价值?

王洁:当前,制造业面临着高效和可持续的挑战,供应链管理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一方面与产业链上游的关键供应商紧密协同,打造了端到端绿色供应链;另一方面借力数字化平台打通信息链,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有助于挖掘洞察、提高整体供应链的敏捷性、效率、精准度,从而增强竞争力,为供应链伙伴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同时,为支持供应链伙伴提升减碳能力,加快减碳进程,我们在2021年实施了供应商“零碳计划”,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全球前1000位主要供应商到2025年将其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降低50%,其中包括中国210家核心供应商。为此,我们一方面深化对供应商的绿色培训,为他们提供碳足迹分析和碳轨迹定义等技术培训和脱碳解决方案,以及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其建立减碳能力,增效减排,实现绿色转型;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施耐德电气智慧工厂、智慧物流中心现场参观活动和减碳相关的探索研讨会,为供应商减排提供建议和支持,集生态圈的力量共同实现整个价值链的碳排放目标;同时,在减碳50%的框架内,我们建立了针对供应商的零碳项目平台,协助各个供应商设定各自的减碳目标,并监控项目进度,加强供应商系统内的减碳报告分析,同时保持内外部沟通,分享最佳实践。

新能源规模化使用需要数字化技术支持

中国益公司: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加速减碳势在必行。中国也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请问减碳对于施耐德电气这样的制造业企业而言,压力更多还是提供的机会更多?

王洁:如今,中国各大产业都面临着低碳和数字化的双转型挑战,而数字化技术正是实现双转型的最有力工具。对于我们来说,双碳目标为我们在中国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机遇。

我们多年来深耕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拥有领先的数字化技术优势。同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践行者和赋能者,我们不仅加快推进自身减碳,还以丰富经验持续带动和赋能生态圈减碳,通过积极发挥自身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助力中国产业实现高效和可持续,携手各行各业推进中国的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益公司:全球能源结构正在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型,在这样一场重要转型中,施耐德电气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

王洁:能源转型的动力来自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我们必须以数字化技术打通两端,同步提升效率。在供给侧,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是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而在需求侧,则要大力推进电气化和数字化,降低能源需求,提升整体能效。作为深耕全球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我们着力以领先的数字化技术促进新能源在“源、网、荷、储”各个阶段的规模化生产和消纳应用。

新能源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间歇性、波动性、预测难等挑战。而且,只有供、需两侧深度融合,新能源才能实现有效利用及安全稳定运行。而实现这一融合,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支持。长期以来,我们以领先的数字化技术推动新能源的生产、消纳,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在微网发电领域,施耐德电气绿色能源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微电网技术,能够为分布式的新能源发电和应用提供更为高效、安全、便捷的系统支撑,对促进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微电网技术已充分应用于我们的工厂,比如在北京工厂的屋顶,我们已经安装了目前公司内部最大的光伏项目,并以微电网技术实现光伏发电的充分消纳和利用,提高用电可靠性、弹性和安全性,优化了整体能源成本,不仅做到了环境保护,也提升了经济效益。目前,北京工厂的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超230万度,承担了该工厂每年30%的能源供给,减少碳排放1540吨。凭借光伏项目和微电网系统,北京工厂也成为了我们在中国首家获得“碳中和”认证的工厂。

施耐德电气北京工厂

同时,微电网技术也广泛赋能于各个行业用户。比如,我们为浙江欣美电气打造了以微电网为核心的分布式能源系统。2020年,欣美电气的新能源发电量实现年增长146%,年度新能源渗透率提高至70%,年度电费总支出节省30%以上,并率先获得浙江省企业首张“碳中和”证书。

另外,我们还携手行业伙伴积极创新,通过推出创新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助力推进海上风电和光伏发电的部署和发展。例如,为攻克海上发电等技术难题,我们与明阳集团展开合作。双方合作涵盖了产品研发、行业标准制定以及业务新模式探索等多个领域。

企业实现节能减碳的挑战和路径

中国益公司:目前有许多企业已经有了减碳目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一些难题,您认为主要是哪些困难?施耐德电气在节能减碳方面,有哪些可分享的经验?

王洁:我们在帮助中国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大量企业正在积极推进碳中和,但在执行层面却面临五大挑战。一是顶层规划挑战,主要是缺乏全盘考虑,不知从哪入手,无法树立明晰的减碳路线图。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调研显示,77.5%的企业希望获得低碳目标规划咨询。

二是技术能力挑战,企业缺少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实施能力。上述调研发现,85.2%的企业认为技术能力是低碳发展的第一位因素。

三是管理文化挑战,可持续是长期事业,需要管理文化转型配合。企业亟需在组织与领导力、文化和人才等层面注入可持续思维方式,在价值观上做到上下一心。

四是供应链挑战,根据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测算显示,供应链的碳排放水平是企业直接排放的5倍以上。比如我们自身生产运营的碳排放,在整个供应链中占比不到10%。因此,单个企业的碳排放往往只占整个供应链的一小部分,减碳还需整个供应链协同行动。

五是经济效益的挑战,践行可持续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多数企业希望能够较快地得到经济回报,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因此,企业的可持续举措也需要考虑经济效益的平衡。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我们在自身减碳的过程中积累了几点经验,包括理念第一,全面融入主业,借力技术,协同生态合作。而为帮助中国企业应对在减碳道路上的各种挑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赋能者,我们也推出了从顶层规划到落地实施的碳中和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制定清晰的碳中和路线图,并以全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陪伴企业落实减碳目标。

中国益公司:2022年的8月18日,施耐德电气发布了“减碳大师”计划,这是一个什么项目?

王洁:“减碳大师”是我们于2022年8月发布的可持续影响力伙伴计划,旨在集结各行业的减碳先行者打造更广泛的绿色生态圈,助力更多企业和个人在减碳之路上有技可施。

施耐德电气“减碳大师”计划

第一批“减碳大师”包括京东物流、埃克森美孚、松赞酒店集团和白云电器等借助数字化手段在减碳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和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以及积极参与、践行和推动可持续理念和行动的组织及个人,包括第一财经、绿色供应链专委会、北京绿色交易所、志坤基金会等。

通过汇聚各个领域的减碳先行者,加入该计划的企业用户能够与专家学者深度交流,并借助我们提供的双碳战略规划与咨询服务,及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进自身的减碳进程。对于社会大众,我们与北京绿色交易所联合推出了个人碳足迹测算工具,通过优化日常生活的碳足迹,助力全社会共同探索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中国益公司: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哪些?施耐德电气如何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王洁:当前,随着气候危机愈演愈烈,可持续发展已成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既要对内加强创新,又要对外深化合作,同时也要积极借力领先企业的能力及经验。

事实上,“可持续发展”是创造系统价值的工程,它要求企业组织在其整个价值链和利益相关方中持续改善环境、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道德标准。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盈利能力与ESG(环境、社会及治理)各个方面的领先实践相结合,同时满足生态系统中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包括员工、供应链合作伙伴、客户以及当地社区和机构。这意味着,企业要将可持续发展和经营使命融于一体,以确保其企业价值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宏大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将创新作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尤其是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规模化部署,。尤其是数字化技术的规模化部署,能够为企业应对气候挑战提供有力工具,且能带来经济回报。其次,为了将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企业应推进产品、业务流程创新,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业务方方面面,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减碳能力。此外,企业还要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努力挖掘和打造“绿色业务”,在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也能推动全社会的可持续进程。

除了推进各层面创新,企业还应当积极对外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如今,碳排放已打破原有的系统界限,实现碳中和目标,企业需思考和管理的减碳范围也早已溢出自身范畴。为此,企业需要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及更多商业利益相关者达成合作,释放生态系统价值。同时,也要与非利益相关方延伸合作,从理念上引导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此外,企业还需要充分借助可持续领先企业的能力及经验,这一点对于匮乏技术资金积累的中小企业尤为重要。我们长期践行可持续发展并不断赋能各行业用户实现转型,在实践中积累了4大显著优势:

第一,我们是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践行者。我们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主业,打造了覆盖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到绿色运维的端到端绿色供应链。目前,我们在全球有60家“零碳工厂”,其中17家在中国。同时,我们还依托技术优势及可持续经验,赋能整个生态圈减碳。

第二,拥有将可持续战略从制定到落地的能力。我们能够为企业提供以咨询为先导,覆盖目标规划、路径设计再到落地执行、迭代的全程“陪伴式”服务。自2018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我们已帮助全球客户累计减少4亿吨碳排放,并计划到2025年实现累计减碳8亿吨。

第三,拥有开放的业务模式和庞大生态圈。减碳是一项系统工程,“单打独斗”无法解决所有痛点,生态共建才是共赢之道。一直以来,我们与政府机构、上下游伙伴、高校、用户在内的各类伙伴积极开展合作,打造了广泛的减碳生态圈,从而共同推动双碳目标落地。

第四,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创新是驱动转型的引擎,我们不断致力于在业务模式、供应链、研发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迭代需求。目前,中国成为了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我们在中国拥有了五大研发中心,中国研发团队已超过2000人,获得专利2800多件。

事实上,应对可持续挑战,企业不仅要致力于践行可持续,更要成为可持续影响力企业。对于如何提升影响力,我们给出了5点建议:首先,企业要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其次,企业要兼顾股东利益和生态伙伴利益;第三,可持续发展要融入业务的方方面面;第四,既要做践行者,也要做赋能者;最后,企业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管理文化变革。这也是我们自身长期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之谈。未来,我们将继续做好践行者、赋能者、倡导者,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迈向“双转型”的快车道。

以技术和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低碳转型

中国益公司:我们知道施耐德电气有一个“碧播职业教育计划”,这个计划主要的目标和实现路径是什么?

王洁:早在2002年,我们就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核心战略,其中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一环。因此,作为我们的一项可持续发展项目,“碧播职业教育计划”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帮助青年人成长为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及能源管理等领域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人才,进而推进产业迈向数字化和低碳化的双转型。

通过长期与中国职业教育机构合作,我们已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合作体系和模式,也探索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独门秘籍”:

首先,多方携手,引入“产学研用”的职业教育帮扶创新模式。我们携手政府相关部门、产业链及合作伙伴、基金会、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机构,协同调配资源,实现稳健运营。

其次,融入教学,我们从课程体系设计环节就参与支持职业教育,令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场景需求。同时,我们还提供最新的硬件设备,也与学校共建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施耐德电气为学生提供最新实验设备及专业辅导

第三,产学联动,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提升教学水平。一方面,企业技术专家入校分享前沿技术和市场洞察;另一方面,我们也鼓励教师到工厂学习最新的行业知识,形成产学联动。同时,“碧播职业教育计划”也组织了师资认证考核,目前已经组织了19场教学培训,覆盖配电、工控、智能照明及智能制造课程,受益教师超过800人次。

最后,闭环培养,从学习到实习再到就业,全方位培养学生。除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硬实力,“碧播职业教育计划”还引入PTS(Passport To Success)成功通行证课程,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等软实力,“软硬兼修”。此外,我们还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及就业岗位,让学生能无缝衔接校园与职场。除了进入施耐德电气工作,大量学生更是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获得了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就业机会。

迄今为止,“碧播职业教育计划”已与全国78所职业院校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合作,累计捐赠超过3000万元的实训设备及1000万元资金,为800余位教师提供了相关培训,受益学生超过8万名。

中国益公司:施耐德电气为何选择职业教育作为公益的发力领域?

王洁:中国各大产业正处于产业升级和低碳转型的关键窗口期;不仅需要大量数字化技术,更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两方面结合才能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进作用。同时,当前国家正通过各方面政策指引,大力鼓励企业和职业学校携手,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例如,2022年教育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包括在11月印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通知,进一步引导产教双方深度协同育人,加速双碳领域人才培养。

因此,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对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不仅为中国产业转型提供了大量领先的数字化技术和深厚经验,还通过“碧播职业教育计划”,为产业转型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

通过长期深耕,我们在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积累了巨大的优势。企业站在产业发展和市场最前沿,不仅能感受到最真切的市场需求,并且拥有该领域最领先的技术与应用,能够从各个层面赋能职业教育。学校深耕教育,了解教育规律,双方能够在课程、师资、设备、实训等方面强强联合,真正做到产学融合,最终培养出一批既能满足产业未来发展,又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质量人才,不仅能为年轻人才的成长助力,更能为产业转型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关键词: 施耐德电气王洁可持续发展是长期事业 需与经营使命融于一体 可持续发展 施耐德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