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育英

30日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


【资料图】

在互联网高度渗透、上网触手可及的当下,未成年人是地地道道的“数字原住民”,网络甚至已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水和空气”。

2018年起,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每年对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开展调查,并发布《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是报告中的关键数据:

2021年网络依赖程度有所下降

2021年中国小学生互联网普及率达95.0%,较2020年提升2.9个百分点,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

66.0%的未成年网民工作日平均每天上网时长在半小时以内,51.8%的未成年网民节假日平均每天上网时长在1小时以内;

工作日日均上网2小时以上的比例为8.7%,节假日日均上网在5小时以上的比例为9.9%,较2020年均有2-3个百分点的下降。

42.0%的未成年网民认为自己对互联网没有依赖心理,较2020年提升3.3个百分点;27.3%的家长认为孩子上网时间过长,较2020年下降4.5个百分点。

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比例为88.9%,较2020年下降1.0个百分点;经常在网上玩游戏的比例为62.3%,较2020年下降0.2个百分点;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较2020年下降1.7个百分点;经常参与网上粉丝应援行为的比例为5.4%,较2020年下降2.6个百分点。

在家长经常玩手机游戏或看短视频的家庭中,未成年人工作日上网2小时以上、节假日上网5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比家长不经常玩手机游戏或看短视频的家庭高5.6和8.5个百分点。

互联网平台监管初见成效

2021年6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推动未成年网民经常参与网上粉丝应援行为的比例从2020年的8.0%下降至2021年的5.4%,减少近三分之一。

2019年以来,各大视频、短视频、社交、游戏等网络平台陆续推出青少年模式。调查发现,尽管85.9%的未成年人和91.6%的家长都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和家长均不到五成,四成家长认为青少年模式效果不够明显,一成未成年网民表示对青少年模式不满意。

未成年人游戏账号管理趋于严格,但有31.9%的未成年网民使用家长账号玩过游戏。

在设置过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网民中,认为自己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互联网的比例为12.6%;而没设置过该模式的未成年网民中,这个比例为31.1%。

视频平台成为获取信息重要渠道

视频、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当前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事件、重大消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其内容质量会对未成年人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影响。

接近半数未成年人通过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视频平台获取社会重大事件信息,略高于各类官方媒体网站。

未成年短视频用户中,会有意识地区分短视频信息是官方还是自媒体发布的不到一半。

38.3%的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炫耀个人财富或家庭背景(21.2%),以及宣扬不劳而获、躺平思想(16.3%)等消极负面的内容。

遭遇网络安全事件比例下降

未成年网民在过去半年内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为25.5%,较2020年下降1.7个百分点;

79.8%的未成年网民知道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侵害自身不法行为进行权益维护或举报,较2020年提升5.7个百分点;66.3%的未成年网民会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未成年人上网相关的新政策新法规。

部分未成年网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强,20.0%的未成年网民对于防范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网络谣言等没有概念,且年龄越小,防范意识越弱。

网络安全陷阱也在“与时俱进”,与2020年相比,未成年网民中遭遇账号密码被盗、电脑或手机中病毒等传统问题的比例持续下降,但遭遇网上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形式多变、“套路满满”的新问题的比例略有升高。

另外,新型上网设备存在信息安全风险,智能手表、智能台灯、智能音箱、词典笔等新型上网设备在未成年网民中迅速普及,功能丰富多样,但在信息内容、隐私安全等方面标准不一,56.0%的未成年网民、56.8%的家长和79.0%的教师表示对这类设备的信息安全风险感到担心。

为“互联网一代”护航

报告建议“政、校、家、社、企”协同发力,顺应数字社会发展规律,治管教结合,多管齐下,为“互联网一代”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是强化法治保障,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度。尽快颁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严厉整治涉未成年人的网络偷拍直播、诱导性消费打赏、网络社交陷阱等。加快制定新型上网设备信息安全行业标准,对涉及图像、指纹、位置及用户个人信息等功能进行规范性要求,明确厂商和软件开发商的法律责任,切实加强未成年人隐私信息保护。

二是推动青少年模式改良升级。加强探索未成年人特质识别认证技术,完善未成年人身份识别机制;加强专属内容池建设;探索建立更加精细化的行业标准和账号互通机制等。

三是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未成年人心智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加强农村地区,特别是留守儿童集中地区中小学校网络常识、网络技能、网络规范、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等。

四是学校、家庭、平台企业各尽其责,形成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合力。学校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有关要求,禁止未成年人带手机进入课堂;强化“家庭是第一课堂”的共识,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网络素养及正确管理未成年人上网的技能;推动平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在产品开发运维方面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效应。

来自:国是直通车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晞

关键词: 1 91亿未成年网民 2021年网络依赖度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