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被视作是未来十年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但这种认知,也引来大量资本争相涌入使得行业内卷严重,而“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下的汽车变革又打破了传统车企所打造的技术壁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有趣的场景:那些原本不造车的企业,开始纷纷投身汽车行业,而那些曾经在汽车行业里,玩得很溜的老牌车企却开始逃离,向其他产业发展。关于前者,恒大造车、小米造车等故事,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因此本期内容,我们就来聊聊后者,讲讲车企们搞副业的那些事。

先说车企最喜欢搞的“周边产品”模式,大概的意思,就是车企利用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而搞一些“联名产品”,例如前几天,特斯拉旗下的“无聊公司”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款名为“烧焦的头发”的香水,其定价高达100美元,更有趣的是,这种有些另类的产品居然在预售开启没多久,就卖出了一万瓶之多。

除了香水,特斯拉还曾在官网上售卖过一款售价高达779美元的玻璃酒瓶,更离谱的是,在短短48小时内,这款昂贵的酒瓶被一抢而空。而早在前年,特斯拉还推出过“龙舌酒”等产品,而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贵”。

除了特斯拉,保时捷也在前不久为中国消费者设计了一款名为“P22中国刀”的产品,其价格高达240美元,保时捷在其产品描述中也明确提到“东方厨房不可或缺,来自中国的标准刀长度17.3厘米。” 结合它的形态上看,这玩意儿就是一把造型精致的中式菜刀。

此外,国内新势力车企蔚来也曾在自家的官方商城中,销售枕头、衣服、花瓶等产品。不过这些商品可以通过积分进行购买,其变相还是鼓励消费者去参与蔚来APP上的相关活动,以达到活跃用户社群,增加品牌的影响力。

不过最近也有消息称,蔚来准备上架一些,据说是直采于优质酒庄的红酒产品,对于不少车主来说,出于对蔚来品牌的信任以及对红酒购买流程的不熟悉,或许还真的会去尝试。而对车企来说,通过对周边产品的精心选品,为车主们构建一种“美好生活”场景从而传播车企的品牌理念,也可以算作是一种传统广告营销的新延续。

事实上,有不少传统车企很早就开始做副业了,而他们做副业的目的,可以算得上“无心插柳”,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大众香肠。

1938年,为了解决当时员工的伙食问题,大众搞起了自己的食堂。后来随着员工数量激增,他们又于1973年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扩大生产,做起了香肠制品,甚至还自己养猪养牛。时至今日,大众香肠的年产量已高达600万-800万根,并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食物之一,甚至还远销11个国家。

不过,要说搞副业最为成功的车企,我觉得比亚迪应该可以算得上一个典型的代表。

事实上,比亚迪的副业思路是紧紧围绕着“新能源转型”而展开的,其电池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可谓是搞得风生水起。去年比亚迪总营收高达2161.42亿元,其中有1036.53亿元都来源于副业的贡献,而电池业务更是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比亚迪苦心经营的电池业务,不仅能够有效满足自家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使其在“电池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而且还成功将“刀片电池”打造成了比亚迪汽车的金字招牌,可谓是名利双收。这种具有统筹思维的产业规划,让比亚迪的市场影响力和份额迅速扩大。

综上来看,虽说“隔行如隔山”,但在经济环境不太理想的情况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开始尝试各种方式,转战到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以谋求更好的发展,即便无法全面转型,搞搞副业也算是一种不错的折中办法。

但副业的发展必须讲究科学性,最好能与主业共享资源,形成相互的技术扶持,若只是随便搞几个产品,抬高价格,吸引下消费者的眼球,充其量也就是割韭菜,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讲还真起不了太大作用。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 内卷之下 车企纷纷搞副业靠谱吗 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