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一个有3年自媒体经验的写作者,对流量这两个字真是又爱又恨。

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稿子,踩上流量密码,阅读量扶摇直上,没有流量就只能凄凄惨惨戚戚,收益连电费都不够付的,纯粹是靠一腔热血发电。

流量就是真金白银,也难怪很多自媒体人为流量疯狂,连脸都不要了。

一个写作群里,有个创作者分享了追热点的方法,分分钟冲击百万浏览量的那种方法。

很多热点刚出现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细节,这个朋友给的方法就是,编故事。比如,某个热点说全职妈妈离婚,获得1万家务补偿。

能公开查到的信息无非是裁判文书网上的客观描述,不会涉及到两个人的生活细节。

如果这个时候能添油加醋,制造点两个人的矛盾细节,最好加上婆婆小三的敏感字眼,那流量就跟火箭一样了。

群里很多人附和,纷纷实践,效果出奇的好,热点的流量就是好,更何况这种全网的独家爆料。

不过话说回来,编故事也是一种能力。

虽说披着热点时事的幌子有点不讲武德吧,实质性的危害倒也不太大,最多就是让人们看个热闹,越来越不相信自媒体写的东西而已!

比起下面这些自媒体,编故事的还真算不上多可恶。

2

一位来自武汉的卖糖水的爷爷,上了热搜。

糖水爷爷在武汉卖了17年的糖水,其实就是各种汤,红豆汤绿豆汤,冰粉酸梅汤等等。糖水爷爷的价格很亲民,2块钱一份,无限续杯,开水可以免费喝。

这样的价格,在当前的物价显得很亲民。

看到糖水爷爷的照片,我想起小时候在庙会上喝的“糖水”,那时候好像是叫汽水吧,原谅我时间太久远,实在想不起来叫什么名字了。

那种汽水凉凉的甜甜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什么颜色都可以做,一毛钱一大杯,喝一杯肚子就变得鼓鼓的。

在人来人往又满是尘土的庙会上,卖汽水的老爷爷笑嘻嘻的收钱做汽水,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

武汉这位卖糖水的爷爷,在有媒体报道后,竟遭受了铺天盖地的网暴。

有人说他不戴口罩不卫生,边做糖水边说话,口水都进到糖水里里,有人说他食材不卫生,子孙不孝顺,所以他才离乡背井卖糖水。

糖水爷爷已经不出摊了,对网上的言论他很无奈,准备回老家去了。

网络上这些爱卫生的键盘侠还真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气质,用五星级酒店的卫生标准,要求一位路边摊卖2块钱糖水的大爷!

偏偏,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言论,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码。毕竟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

如果严格按照卫生标准,糖水爷爷,庙会上卖汽水的爷爷,他们不一定都符合相关要求。

比如健康证,消毒清洗等卫生条件,摆摊的合法性,会不会被城管驱逐之类的。

但是,他们有他们的受众群体。

有人可以在咖啡馆里吹空调,喝几十块钱一杯的咖啡,有人只能喝路边2块钱一杯的绿豆汤解暑,他们对价格极其敏感,对卫生要求却不挑剔。

键盘侠们的“仗义执言”,只是让糖水爷爷失去了17年的生计,让想喝2块钱糖水的人,失去了无限续杯喝糖水的机会!

糖水爷爷一语中的,他(们)图赚钱没考虑我们可怜。

3

不久走红的拉面哥,在农村喧嚣的市集上,拉面哥的拉面3块钱一碗,卖了15年。

机缘巧合,拉面哥也火了。朴实的山东口音,与年龄不相仿的沧桑,卖了15年的3块钱一碗的拉面,拉面哥成了流量密码,也成了拉面哥生活的转折。

拉面哥所在的村子成了网红打卡地,网络主播们拿着直播设备去拉面哥出摊儿的集市,蹲守在拉面哥门口,拉面哥的一举一动都在各个主播的视频里。

拉面哥带来的流量,甚至还改变了村里不少年轻人。他们从大城市回到农村,开始摆摊买东西,招呼这些蹭拉面哥流量的主播们,还有慕名而来的热情网红网友们。

拉面哥的遭遇,跟大衣哥朱之文有点像。

大衣哥走红之后,村里的人多了一项发家致富的副业,那就是拿着手机去大衣哥家直播,拍摄大衣哥的日常。

如果没有成为流量密码,糖水爷爷还在安静地摆摊卖糖水,给他的老顾客送去物美价廉的汤,拉面哥还在集市上卖3块钱一碗的拉面,用自己的手艺养活家里人……

可偏偏,他们被流量选中了,一批又一批自媒体人趋之若鹜,想搭上这波春风,实现粉丝过百万,日入百万的梦想,难看的吃相就出现了。

这些去别人家蹭流量的主播们,就像闻到腥味的猫,他们不在乎是不是影响了别人的生活,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至于是非对错,至于做人的底线,在流量面前,似乎一文不值!

只是,人活在世,除了流量和金钱,还是应该坚守一些底线。因为底线不仅仅是尊重别人,更是保护自己。

更多走心分享,关注▼▼▼@柚妈充电屋

关键词: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里 别让人性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