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是用于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而是一种心理感觉的体现。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或者说商家让利给消费者的部分利润就是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公式为: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的实际支付。

我们每一个人作为消费者,通常我们都会按照边际效用大小来判定在自己心目中商品的价值高低。边际效用越大说明商品对我们越有用,所以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是根据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


(相关资料图)

这里举个简单常见的例子来说明消费者剩余:

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奶茶第二杯半价:假如奶茶店一杯奶茶12元,你也觉得味道不错、价格合适你经常和朋友去买,然后有一天奶茶店门口挂了一个活动促销的牌子写着第二杯奶茶半价,那么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去买奶茶一共买两杯实际就只花了18元,就会感觉比平常你愿意支付的24元省了6元钱,这六元钱就是消费者剩余。

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借助于上面推导的消费者需求曲线可以很好地说明如何度量经济交换多得的好处。

首先,从改变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理解开始。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但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所以在其支付愿意与实际支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由消费者剩余可知:

第一,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剩余上升;

第二,如果需求曲线是平的,则消费者剩余为0。

比如一场电影的票价为20元,可消费者对它的价值是50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则是30元。

如果想尊重买者的偏好,那么消费者剩余不失为经济福利的一种好的衡量标准。

消费者剩余概念的提出目的是告诉我们每一个消费者:我们的付出总是少于我们的所获。我们总是在交易当中获取额外的利益,我们社会的总福利总是在交易当中不断增长。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搜狗百科、知乎其他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关键词: 金融小讲堂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