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郭台铭,不关注经济的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是提起富士康,那可能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富士康作为知名代加工厂,因为为苹果产品代加工而被大家所熟知,而郭台铭正是富士康的掌门人。富士康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并不是什么好公司,但富士康为中国创造了数百万个工作机会,为中国的就业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那么郭台铭和富士康怎么就成了国产崛起的“背景板”了呢?又是如何使675亿化为乌有的呢?


(资料图片)

一、富士康的转型

虽然富士康以代加工出名,但富士康与郭台铭都没有让自己一直沉浸在代加工里,也不想一直在低端的装配行业中安生,他们一直在努力往上游发展。毕竟,低端的装配产业,利润并不高,大部分的利润,都是苹果公司的。因此,富士康正在努力建立自己的品牌。

不过,一直进行代工也会损害富士康的品牌,因为“富士康”这个名字,会给人一种很有“廉价感”的感觉。所以郭台铭又想出了另外一条路,收购一家知名品牌,而日本曾经的技术巨人夏普,则是郭台铭的主要投资对象。

夏普公司创立于1912年,其最出名的是1972年 LCD应用于显示器,并生产出了全球首款采用 LCD的综合集成(COS)计算机。随着 CRT电视技术的发展,夏普公司也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液晶显示器制造商。

郭台铭之所以会买下夏普,有两个原因,一是夏普在 LCD上的 IGZO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提高液晶显示的分辨率,并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加 LCD的画素开口率,从而获得更高的解析度,而电子迁移率也是传统的非晶硅(a-Si)的十倍以上。

而富士康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看上了夏普的品牌。夏普作为一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液晶科技公司,其在显示器方面的影响力要比1969年创立的三星、1959年创立的 LG要大得多。富士康希望能以一己之力,以一种技术和品牌的方式,买下夏普,进入高端市场。

二、675亿化为乌有

郭台铭在并购夏普后,面对的是在哪里建设更多的面板生产线,以促进 IGZO技术的发展。事实上,富士康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中国,一种是美国,一种是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

在深思熟虑,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后,郭台铭于2017年斥资100亿美元(约合675亿),在威斯康星州新建了一座 LCD显示屏工厂,该项目预计将提供至少13,000个就业机会,同时也是美国工业复苏的一个象征。

然而这时的郭台铭却忽略了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也忽略了昂贵的劳动力成本。更让郭台铭和富士康始料未及的是,国内的面板公司,如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都在飞速发展,不仅超越了夏普,还超越了三星和 LG。

国内面板厂商的崛起,更是让富士康与夏普黯然神伤,郭台铭当初在内地投资675亿,以国内的产业链与基建实力,富士康完全有机会将夏普打造成为一个高档品牌。现在的富士康,已经失去了最好的发展机会。

郭台铭作为富士康的创立者,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的人物。他是台湾比较知名的富豪,曾经被誉为中国的骄傲,然而,郭台铭一句“我会为大陆带来食物”,就让他身败名裂,之后,他与美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想要在美国建立工厂,这件事情,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过现在富士康也面临一系列困境,在国内遇到了强劲的对手-比亚迪加工厂。作为新兴的制造业巨人,比亚迪的实力并不逊色于富士康,但郭台铭来到印度后,却发现印度的员工并没有中国人那么勤奋,他们说要加班就会罢工。

结语

威斯康星州675亿工厂的计划基本上泡汤了,在印度那边的发展也并不尽如人意。那么富士康接下来会做什么?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那么看到这里,你觉得富士康的路接下来会怎么走呢?作为台商企业,不知道他是继续投靠美国,还是选择“回家”,可是回家的话,有那么好回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说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675亿化为乌有郭台铭和富士康成为国产崛起的背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