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前上海疫情的逐步趋于稳定,复工复产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是,上海市1800多家重点企业,复工率超过70%,其中首批660多家重点企业复工率超过90%。
包括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持续恢复、提高产能,龙头企业继续保持稳定生产。或许是因为上海的产业优势,与良好的复工情况,特斯拉表示计划在上海工厂园区附近,另建一座新工厂以扩大产能。新工厂预计将生产Model 3和Model Y车型,年产能为45万辆。新工厂完成扩建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总产能将提升至每年100万辆。
但如特斯拉这种努力且优质的企业不同,部分外企不仅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复工复产活动当中,反而选择“躺平”。
据日媒报道,上海日本商工俱乐部在5月5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上海拥有工厂的54家日资企业中,有63%仍处于停工状态,主要原因是由于封闭所造成的物流网中断。
此外,如果算上开工率不足三成的日资企业,总体躺平的日资企业达到了91%。由于物流问题,日资企业工厂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及成品供货都难以实现。
并且,目前上海市复工的一个要求是,不允许员工从家中到工厂上班,要么直接在家办公,要么直接住在工厂里。如果工厂没有宿舍的话,对于企业而言将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一些日资企业表示,现实中还不具备正式复工的条件。
不仅是日企,此前还传闻3M、杜邦、巴斯夫等企业还传出拒绝复工复产要求,不过随后这些公司便表示传言不属实。
3M回应称,自封控以来,3M医用防护口罩的生产从未停歇,生产线有序运转。在政府支持下,公司进行其他生产的积极筹备工作,着手制定全面的复工复产计划;巴斯夫表示,3月下旬起,巴斯夫在上海的生产基地均在进行闭环运营;封控期间,虽然生产负荷有所减少,但生产活动未曾中断,支持上海市政府关于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杜邦称,杜邦没有接到上海市政府复工复产的要求,也没有做出相关表态。
除此之外,一些外企更是准备逃离这复工复产的良好生产环境。就在5月7日,有业内人士证实,德州仪器已经裁撤中国区所有的MCU团队,并把原MCU产品线全部迁往印度。
要知道德州仪器的MCU设计中心就坐落于上海,2016年便已经开始流片成功,该研发团队主要面向MSP430产品线。
有分析师指出,TI的MCU团队是本土化运营最好的产品线之一,立足中国市场,专门做本土定制化开发,客户响应非常快。不过在2018年以后,其产品开始逐渐受到市场其他竞争对手的挤压,走向了下坡路。
但在上海继续复工复产恢复元气的时期,TI却没有选择一起努力,重振自己的MCU技术团队,反而将其迁移至印度,做了“逃兵”。
不仅如此,有传闻称,当前TI中国MCU团队所有成员均被分散安排到了其他产品线,名义上岗位与薪资待遇都保持不变。同时TI给了这些团队成员两个选择,要么接受安排去其他产品线工作,要么自己主动提出离职。
如果消息为真,显然意味着TI连裁员的念头都没有,并且不会给中国MCU团队成员有任何的补偿。
好消息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内MCU需求量的上升,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MCU企业,如兆易创新、中颖电子、深圳中微、上海贝岭、国民技术、华大半导体,同时这些MCU企业急需相关专业人才,对此甚至不断高薪挖人。
如今,TI的MCU部门当了“逃兵”,但不意味着部门的员工也要跟着一起做“逃兵”,这些散落的人才可以继续进入国内的MCU企业中为国产MCU而努力。
至于一些日企表示,之所以复工复产率不高,主要是因为中国方面指定与德国大众等合资的大型国有汽车企业上海汽车集团及美国特斯拉等666家重点企业推动复工,对于日资企业的扶持有限。
但这些日资企业为何不好好想想,为何要扶持其他的企业,不来扶持日资企业呢,还不是因为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