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智能部是交信投公司2020年新成立的部门。他们研究的是最前沿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团队平均司龄不超过3年。虽然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但他们的研究成果支撑了公司各项数字智能化业务的发展。
依靠公交云脑的自动排班、发班系统运行,广州交通·行讯通公交到站预测,公交运营服务评价,出租车实时载客推荐,多元融合业务数据分析,交通行业数据中台建设等等项目,他们在短短时间内成功申请了9项国家发明专利(已授权2项)、获得了3项软件著作权。
数据智能团队的成员大多拥有着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中还包括一名博士。这支“精算”团队,作为公司技术研究的青年集体代表,他们勇往无前、孜孜不倦,在青春的路上不断追问交通规律,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精算出一条条通通向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服务的出行路。
“当好主心骨,我责无旁贷”
党员罗建平是这支年轻队伍的领头人。2020年初,随着交通服务的精细化和个性化发展,公司组建了一支专门研究大数据的核心团队,罗建平作为团队的主心骨,充分发挥党员本色,迅速起草团队组建方案,经多次调整修订,搭起了为数不多的三人“初创”团队。
一个元帅两个兵,部门的各项工作罗建平都要兼顾负责,为了给团队创造一个宽松的科研环境。他和大家约定:“不墨守成规,你们也可以多头脑风暴提出完善意见。唯一的要求就是,核心是要有根据,必须讲明白为什么这么设计,是怎么推出来的。”
随着数据分析工作逐渐渗透业务领域,部门的组织架构也不断完善和壮大。罗建平广纳天下大数据人才,亲自聘请华南理工大学的博士张燕忠。他说:“于公司业务发展而言,团队只有不断吸引更高尖端的优质专业人员,才能更好的推动数据智能化技术发展。这是我的使命,我责无旁贷。”
分秒之间的“心细如发”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想要达到精准预测公交到站时间,需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
数据智能团队不满足于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模型,为尽可能提高预测的精准度,提高市民乘坐公交的幸福感,精细化公交企业管理调度。他们重新审视模型,对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细节,主动跟公交调度员了解影响公交运行的所有不确定因素,敏锐捕捉疫情防控期间公交到站时间变化等,研究基于时空关联规则的交通态势感知分析方法,建立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公交调度运行仿真模型。
目前,公交到站预测模型共涉及5个静态、41个动态特征值,预测精度较之前提高了10%。在此基础上,他们乘胜追击,优化公交出行OD推导,为公交企业智能化排班发班提供重要参考,既满足市民出行保障又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他们用数据分析做到了四两拨千金。
数据智能团队的成立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期,团队积极响应上级单位的号召,以大数据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先后开展如约助学线路挖掘,分析公交出行客流及公交车满载率自动告警,分析本省外市、外省高中风险地区入穗车流客流规律等,为精准疫情防控和应急管控提供决策依据。同步,开展疫情缓解后的全市公共交通出行客流分析,公交停站时长和运营速度分析,为复工复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智能团队的目光不仅停留在公交上,他们还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延伸至出租车行业运营管理、客运业务分析、共享单车监管、交通行业执法等领域,挥刀向冗杂数据,追问规律,归纳出高效与自动的方法,进而提高项目质量,不断挖掘数据价值。
“精算”团队,“胆识”过人
数据智能团队不满足一个个项目的单打独斗,他们想要打通公司各个业务板块的数据通道,增强数据分析的关联性和扩大应用范围。但目前数据分散在公司的各个系统中,如何将它们汇总并形成统一的企业级数据仓库,通过“加工”提供给企业灵活、高效运用,实现数据“增值”成了他们的下一个重要课题。
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他们大胆、率先挑起了建立数据中台的艰巨任务。但这绝对不是一件易事,数据智能团队的工作群里每天都很热闹,既有讨论工作,也有前沿知识分享,乃至在下班时间都在学习参考论文,整理数据。
成长在繁华的都市和互联网时代的这群年轻人,能经得住诱惑潜心研究,在无人喝彩时默默学习积蓄力量,在解决不了bug时跟失败对着干,在大数据分析未获得全面胜利时守住初心,这是一场说来容易做来难的“修炼”,也是他们“胆识”过人的证据。
青春的数据智能团队
他们在追问规律的路上
既有智慧、也有勇气
更有坚定初心
追最潮的风,冲最大的浪
期待他们问鼎数字交通世界
用大数据分析点亮美好出行生活
凯旋仍是交信投青年
来源:交信投公司
关注置顶“广州公交集团”
给你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