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采购成本分析是采购从业人员的一项必备技能,但是!可是!BUT!成本分析常常耗时费力而又没有大用,成本分析难道仅是一种“屠龙之技”吗?

采购成本分析是采购从业人员的一项必备技能,通过成本分析,可以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结构,供应商价格的可信度,好的成本分析不仅可以为采购人员在商务谈判中提供数据支持,又可以指明供应商的成本降低方向。

但实践中,人们对成本分析又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误解。我们先看看采购人员在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

A供应商报价100元,B供应商报价150元,哪一个更真实呢?

成本本身是核算不清的,即使你能核算清,那又能怎样?

连供应商都不知道他们的成本,这是成本会计上根深蒂固的挑战,采购和供应链又怎么可能解决呢

测算成本,是为了谈价。其实价格就如股票,在任何时候都是合理的。

话又说回来,你知道成本又能怎么样?以餐车卖水为例,。。。这里的问题不是你不知道成本,这里的问题是短期关系在作祟。

不一而足,总结下来,关于成本分析,大家的痛点在:

1、 成本核算不清,不知道如何做成本分析

2、 成本分析用处有限。成本分析需要投入太多的资源,如果仅用于价格谈判,性价比不高。

3、 价格是供需关系决定的,与成本没什么关系。

上面第一条是关于成本分析的方法,后面两条是对成本分析的评价:耗时费力而又没有大用,成本分析就像是一项“屠龙之技”。“屠龙之技”出于庄子的《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之技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屠龙之技”现在指那些看起来很高大上,而又无实际作用的技艺。成本分析难道仅是一种“屠龙之技”吗?

不是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由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构成,对于价格的制定和决定因素,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对于一般商品和服务而言,采购价格由供应商的成本与利润构成,即基于成本的价格构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一下基于成本的价格分析该如何做。

在开始成本分析之前,需要明确成本分析的定义,我们将成本分析定义如下:

通过对成本要素,如人工成本、物料、间接成本以及利润的分析来评价价格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并确认成本优化机会的方法和技术。

从上述关于成本分析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1、成本分析是一种方法和技术,要做成本分析,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论和分析工具。

2、成本由成本要素组成,这里,利润也是成本要素之一。

3、我们追求公平、合理的价格,即双赢,而不是你死我活。

4、成本分析还包括成本优化,以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

在采购实践中,大家用得最多的成本分析方法有三种:圆桌会议法、比较法和细节分析法,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见表1)。

表1

对于细节分析法,在实践中,又开发出了一些成本分析工具(见表2)。

表2

“基于成本的采购价格分析”也是一种“耗时耗力”细节分析方法,该方法与“零基成本分析”有相似之处,即通过建立成本模型获取成本信息,但两者又有区别,我们试着以“基于成本的采购价格分析”为例来说明成本分析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成本分析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遵循这些原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原则包括:

1

由浅入深,化繁为简

基于成本的采购价格分析需要建立成本分析模型,模型的建立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开始阶段,对产品结构以及成本要素了解不多的时候,可以建立简单的分析模型,该简单模型不仅可以保证分析的正确,又可以为以后的分析模型的细化奠定基础。简单的模型比没有模型要好,而如果模型过于复杂,在实用性上会大打折扣,如非必要,防止出现过于复杂的模型,耗时耗力。

2

抓大放小

在建立成本分析模型时,尤其是复杂的分析模型时,应该遵循80/20原则,对于占总成本比重80%的20%的成本要素重点分析,建立详细的分析模型,力求准确;对于占比较小的80%的成本要素,可以采用合理的估计,减小成本模型的复杂度。

3

大概的正确

大概的正确优于精确的错误。模型的建立是由浅入深,由粗略到精确的过程,由于资源的限制,没有必要追求局部的精确,但是要保证大概的正确。

4

持续完善

模型的建立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建立一个复杂而又有弹性的模型,好的成本分析模型都要经历合理的假设,实践检验并修改,再验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借用戴明的质量环理论,成本分析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过程。

基于成本的采购价格分析可以分为下面的步骤:

01

设定目标

这里的目标包括成本目标,该成本目标不是“能达成的目标”,也不是以最接近供应商的成本为目标,而是“应达成的目标”,即应有成本,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基于物料、人工成本、管理,以及利润分析得到的产品成本。

对于新开发产品,我们通常会设定目标成本,成本分析可以帮助达成目标成本,但目标成本本身不是成本分析的目标。

02

分解结构

分解结构包括三个方面的分解:

a. 成本结构分解。该步骤将成本分解成成本要素,根据成本目标和应用场合,成本结构分解可以非常简单,如价格=成本+利润;也可以很复杂,如包括外购件、原材料、直接人工成本、设备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废品成本、模具工装夹具分摊成本等。

b. 产品结构分解。即生成产品的BOM表,按照产品的结构分解成一级部件,如需要,可以逐级分解到最小(不能再分解)。

c. 生产工序分解。对于有些关键部件,在一级供应商处生产,需要将这些部件按生产工序分解,了解生产制造成本。

03

建立模型

根据成本结构分解,初步建立成本分析模型。在成本分析模型的初始阶段,有关本行业一些成本经验比例会大量应用。如在汽车零部件业,利润=5~15%的价格;制造和管理成本=20%~30%的物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50%的直接人工成本。

04

验证和完善模型

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验证和完善成本模型:

(1)供应商现场参观,考察供应商的生产线,了解供应商工序、产能、生产设备、操作工配置、生产节拍等,以验证制造成本、管理成本是否合理。

(2)供应商报价细分。

(3)专家意见。征求行业专家的意见,这些专家包括产品、制造、设备工程师以及运营管理专家等。

(4)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于新生技术和特殊工艺,缺乏足够的知识积累,可以咨询第三方专业机构,如大学、研究所、咨询公司等。

05

优化成本

将应有成本与供应商的报价进行对比,发现成本优化机会:

(1)成本消减机会

(2)改变成本动因,优化成本结构

(3)发现差距,与供应商共同找出改善方案。

下面,我们以一款汽车方向盘为例,介绍基于成本的采购价格分析的过程:

1、设定目标

建立一款卡车方向盘的应有成本模型,获得该款产品的应有价格。

2、分解结构

产品结构分解(见图1)。方向盘可以分解为:

· 方向盘骨架,一般是镁合金、钢骨架,或者两者的结合。

· 方向盘PU发泡层

· 组合开关

· 其他,包括线束、连接件等

建立方向盘的组装流程。对于关键部件,如方向盘骨架,可以建立加工流程。

图1 方向盘结构图

3、建立成本分析模型

在缺少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从最简单的模型开始。表3是该成本模型的一个例子。从表3可以看出,我们做了如下假设:

1)、由于对关键部件是内部制造还是外协不能确定,将所有零部件放到物料成本中。

2)、制造和管理费用假设是物料成本的25%;

3)、 利润占成本合计的8%。

表3 方向盘成本模型-1

4、验证和完善模型

通过对供应商现场访问,以及专家建议,我们对成本模型做了修改(见表4):将制造成本按制造工序分成发泡工序和组装工序;方向盘骨架外购,由于原材料中除了镁之外,还包括其它合金材料,模具分摊等,成本有所提高;制造成本又分成直接人工成本、设备成本、工厂管理成本(工厂间接成本);增加废品损失成本。使成本模型更真实和细化。这里,虽然组合开关是二级供应商提供,但其成本占物料成本的50%以上,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建立组合开关的成本模型,并且与一级供应商一同确认合格的分供应商。

表4 方向盘成本模型-2

5、优化成本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供应商用钢管成型焊接而成的骨架替代镁合金骨架,虽然重量增加了0.3kg,但满足方向盘总成重量的要求,而成本从45元降到了28元。

作者:承海峰 来源:价值链研习社

原题:基于成本的采购价格分析

END

让我知道你在看 !

关键词: 分析出来的采购成本 到底能不能派上用场 成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