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编辑:

进入正文:

目前,国内大多数车企还是以“摄像头+雷达”为主的融合感知系统,这套系统在某些场景下还是存在一定的功能局限性,行业需要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同样是在此次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埃安向外界释放了一个重磅信息:其将通过全球首创的红外线智驾传感技术,打造全天候的智驾感知方案。

红外线智驾传感技术价值日益凸显

红外技术的由来跟响尾蛇有关,因为响尾蛇有一个特异功能,通过它的颊窝可以探测到周围的热源,从而精准定位捕捉猎物。科学家也正是从这个功能中受到启发,发明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将自然界中物体产生的红外辐射转化为电信号,经处理后形成人眼可识别的视频图像。

但由于红外技术成本较高,过去往往只是应用在极少数豪华车型上,未得到大规模的普及,并且也只是驾驶中起到简单的提醒作用,没有与智能驾驶融合感知系统相结合。

弥补融合感知系统不足,提升用户智驾的安全信赖感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派,认为依靠摄像头就可以胜任车辆感知功能,但其并没有办法做到全天候、全场景的智能驾驶,在某些情况下,仍然会出现对环境的误判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而红外线智驾传感技术拥有大光比的优势,可以精确地还原周边每一个潜在障碍物的三维信息,从而避免误判及事故的发生。

在此之前,Uber自动驾驶也发生过引发争议的事故,Uber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发生撞击前5.6秒钟就检测到了行人,但将其错误识别为汽车,撞击前5.2秒时又将其归类为其他物体,此后系统对物体的分类发生了混乱,在“汽车”和“其他”之间摇摆不定,没有做出正确的预判决策,车辆没有及时刹车导致事故发生。

无论是特斯拉车辆摄像头对环境的误判,还是Uber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测试车对障碍物归类产生的紊乱,都反映了现有智驾感知方案的在场景覆盖上的不足。其实不仅仅是上述的环境案例,在常见的“黑夜+雨天”驾驶环境中,对向来车的远光灯会使摄像头受到眩光的影响,激光雷达也容易受到雨水的影响无法正常工作,毫米波雷达对人体的识别能力又有欠缺。

由于红外线智驾传感技术具有无需光源探测、探测距离长、可穿透烟雾沙尘、不受强光炫目和光线突变影响、可全天候工作等特点,可以弥补现有融合感知系统的不足,极大地提升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在当前消费者对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信赖感有待提升的现状下,埃安全球首创将红外线智驾传感技术应用于智能驾驶,相当于给车辆添加了一双“响尾蛇”眼睛,为行业提升智驾安全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安全智驾成车企比拼焦点,谁能领跑新赛道?

如今,智能驾驶也开始进入更复杂的城市场景,更安全的智驾正日益成为车企比拼的焦点埃安结合视觉+雷达技术所打造的融入了红外线智驾传感技术的ADiGO智驾系统,无疑为全天候智驾感知提供了一个更先进、更安全的解决方案,将极大地提升消费者对于智能纯电动车的安全信赖感。

埃安全的红外线智驾传感技术,第一是识别生命。红外利用生命体热辐射成像,弥补“雷达+摄像头”依赖形状识别能力不足,更好地保护行人和小动物。

第二是突破夜障。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红外均可识别,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仍能清晰成像,可提升智驾感知能力。

第三是穿透迷雾。红外波长长于可见光,大气穿透能力更强,成像不受雾霾、沙尘等恶劣天气影响,可弥补现有融合感知系统功能失效。

第四是无惧眩光。红外只接收中长波信息,不接收可见光波段信息,夜晚会车等强弱光交替场景仍能清晰成像,感知功能不会受到影响。

面向未来的智能纯电车时代,更安全的智能驾驶已经成为行业的共同追求。只有适应能力更强、看得更远、反应更快的“眼睛”,才能真正看清自动驾驶的未来。

关键词: 给车辆添双响尾蛇眼睛 更安全的智驾时代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