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焊接机器人的隐形冠军卡诺普。来自“慢”成都的这家“小巨人”,是如何“快”成长的?

受 访 | 邓世海 卡诺普副总经理

撰 文| 齐 卿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性产业。2022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是我们经济结构升级调整的必由之路。

工业机器人一般指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可以高效、快速、准确地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微电子、金属和机械加工、化工等工业生产领域。工业机器人是工业自动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产品品质和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体工业水平。

随着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66044套,相较201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38%(图 1)。

图 1 2016~2021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套)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

目前,工业机器人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主要包括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和安川四家企业,也有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称。

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起步较晚,但随着企业自身的不断进取,加之国家近年来对实体产业尤其是硬科技产业的支持,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也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型企业。位于天府之国成都的工业机器人“小巨人”卡诺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部分细分领域,卡诺普也具备和上述“四大家族”相竞争的实力。

卡诺普于2012年成立,公司专注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以及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整机的研发制造,是国内少数拥有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的企业之一。

成立仅10年,卡诺普如何从做强核心零部件,扩展到覆盖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战略选择的决策逻辑和运营管理的实践经验,可以供硬科技类创业企业借鉴。

做强核心,从利基市场走出的“小巨人”

工业机器人按照产业链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产业链上游是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控制器系统、伺服电机和减速机。这三个部分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所在,约占整个工业机器人成本的70%(图 2)。产业链的中游主要指机器人本体的制造。产业链下游则是工业机器人的系统集成服务商,即提供工业机器人在具体行业的应用方案,如实现在汽车生产线的焊接、装配等功能。

图 2 我国工业机器人成本结构图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卡诺普在成立之初,发现尽管国外工业机器人产品具有较为领先的技术优势,但其产品定位偏重高端生产线,高昂的价格,更适合大型企业部署。而国内广大中小型制造企业,在部署工业机器人时,其面临的痛点,却没有合适的产品来服务。

高额的售价是中小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最大的障碍之一,动辄百万元的机器人设备,对成本敏感的企业而言,是非常大的成本支出,严重挤压企业利润。而低端工业机器人虽然价格优惠,但稳定性表现不佳。主要表现为在安装初期,工业机器人各项性能指标较好,但长期工作后,可能会导致机器人稳定性下降,出现加工零部件报废的情况,进而提高生产成本,影响企业利润。

针对上述痛点,卡诺普选择从控制器的自主研发切入。因为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系统中,成本较高的一项,如果能够有效降低控制器的价格,对于降低工业机器人整体成本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控制器相当于工业机器人的大脑,提升控制器的品质,可以提升产品精度和稳定性,解决过去低价产品稳定性差的痛点。

卡诺普通过优化控制器算法,成功的将过去依赖高精度伺服器、减速机的功能,更多地通过控制器来实现,从而降低了下游整机厂商对伺服器和减速机的精度要求,进而实现了总体成本的降低,同时也保障了产品的稳定性。

聚焦利基市场,有利于企业在创业初期,避开以ABB、德国库卡等为代表的大型整机厂商的强势竞争。通过提供控制器,公司可以借助中下游较为稳定的采购、销售渠道,带来较为稳定的现金流,为公司发展赢得战略发展空间。

仅用三年时间,在2015年卡诺普就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隐形冠军生产厂商。在公司的优势领域,焊接机器人控制器市场中,更是成为行业佼佼者,其中不乏比亚迪这类优质企业客户。

战略转型:进军全产业链

随着公司逐渐稳固在控制器市场的优势,卡诺普敏锐的发现公司成长将会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要继续改善控制器的算法,需要公司对工业机器人具体应用的行业,有更多的知识了解,了解各行业生产一线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性能参数的需求等。而作为控制器的制造商,卡诺普所面对的是下游的整机厂商,无法直接从终端用户处获得一手的反馈信息。这可能会使公司产品迭代方向不够明晰,降低产品研发的效率。

第二个挑战则更为直接。随着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壮大,下游厂商为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也在布局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工作,和上游厂商形成竞争关系,蚕食上游企业的市场。

虽然成都往往给人以“慢生活”的印象,但成都的高科技企业,却如瞪羚般迅速。

意识到公司现有模式的局限性之后,卡诺普在2017年开始向全产业链转型。

2017年,公司组建了机器人团队。同年公司完成团队组建、培训等工作,开始正式投入研发转试生产。公司陆续推出工业机器人传感器产品,从而赋予工业机器人更好的视觉,更精确的力控。2018年12月底,公司正式推出了第一款工业机器人整机。

随着公司进军整机设备,研发工作的复杂度也在大幅提升,公司首要工作是确保研发优势,为此公司组建了约100名研发人员的团队,继续保持研发强度。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使公司长期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目前,公司拥有100多项专利技术,并连续多年获得工业机器人行业媒体颁发的重要奖项。

从核心部件向整机转型的过程中,公司的经营模式也在同步变化,从以研发为主的轻资产公司,转型为包括大量生产厂房、设备投入的重资产公司。要在短期内实现全产业链的重资产运营,对公司的组织能力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卡诺普采取的做法是,通过引入外部投资机构,将产业链所涉及的零部件厂家,通过投融资的方式凝聚在一起,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有效协同。

2019年,卡诺普正式销售工业机器人整机,首年就实现产销量破千台,2020年公司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出货量实现翻倍增长。

AIoT加持,面向更远的未来

如今,数字化技术正成为推动工业领域升级发展的强劲动力。以AIoT(AI+IoT,即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正在大大改变工业设备的应用场景和边界。

例如,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带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觉,可提高装配线上的质量控制并进行异常检测。人工智能还有助于对机器进行预测性维护,避免机器停机、延长机器寿命并降低制造成本。

得益于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深刻理解,卡诺普对AIoT也在进行前瞻性的布局。

卡诺普的AIoT布局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提升工业机器人的算法智能化水平,扩大产业应用场景。二是自研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增强工业机器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公司一个典型的AIoT应用场景是,铁塔脚的自动化焊接。铁塔脚是一种将不同部件等比例缩小,进行焊接的结构。在未使用AIoT之前,对不同尺寸的部件进行焊接,需要单独编写焊接程序,费时费力。而使用AIoT之后,焊接机器人通过输入塔脚参数,实现塔脚不同种类大小的分辨,然后通过视觉识别准确焊缝位置和焊缝类型,进行焊接参数匹配,实现全自动化焊接。

******

工业机器人具有灵活的机械结构,只要有传感设备有效识别加工零部件,再通过控制算法就可以有效处理多种工作。通过AIoT技术,工业机器人是企业建立柔性生产线,解决互联网时代,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小批量、多品类生产需求的有效方案。

随着我国工业化升级的持续推进,国内对于生产劳动力的需求逐步提升。而当下人力成本逐年上升,传统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这类劳动力替代产品的需求将始终保持增长态势。希望卡诺普的经验,能够为未来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不惧ABB德国库卡 机器人小巨人卡诺普的底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