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觉醒、异种器官移植、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可能引发一些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也是继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重点领域:

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生殖技术等前沿科技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不断挑战人类的伦理底线和价值尺度。

此次印发的意见提出:“研究内容涉及科技伦理敏感领域的,应设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重点加强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伦理立法研究”“严肃查处科技伦理违法违规行为”……

有科技伦理学专家表示,随着越来越多中国科技工作者勇闯“无人区”,我们需要预判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系统地预见、权衡和处置科技前沿的伦理冲突,谨防有人不小心冲进伦理“禁区”。

完善审查监管机制:

划定“红线”和“底线”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开展科技活动不得危害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不得侵害人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人格尊严,不得侵犯科技活动参与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资助违背科技伦理要求的科技活动。”

此次印发的意见为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划定了“红线”和“底线”。

审查、监管机制的完善是建立国家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对此,文件对科技伦理审查、监管、风险预警、违规处理等作出具体规定,要求开展科技活动应进行科技伦理风险评估或审查,并特别针对涉及人、实验动物的科技活动作出规定;要求完善科技伦理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等。

据新华社

关键词: 国家发布重磅科技伦理治理文件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