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工智能主播(AI 主播)是指以大数据处理与深度学习、虚拟合成与分身、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在广播、电视、电子出版及互联网等媒介中担负着主持与播报任务的智媒产品。它具有全天候在线、效率高、能与用户实时互动等优势。新闻媒体与人工智能的深层次融合能够增强新闻生产的科技赋能, 目前我国在 AI 合成主播的探索上走在世界前列,成果丰硕,应用也最为广泛。

一、

Al 合成主播的发展历程与成果

2000年 世界上第一位虚拟主持人。英国的阿娜诺娃(Ananova)于2000年诞生,它是电脑生成的动画人模,表情略显僵硬。

2018年 中国·“康晓辉”。2018年虚拟主持人“康晓辉”在 CCTV13的节目中,与记者现场进行对话互动、表演绕口令。

2019年 全球首个3D Al合成主播。2020年,搜狗联合新华社推出的全球首个3D Al合成主播“新小微”正式亮相,在全国两会期间启用。其播报口型、肌肤毛孔以及发丝等细节都清晰可见。

2021年 中国首个广播级智能交互主播。2021年10月,北京广播电视台发布了中国首个广播级智能交互——真人数字人“时间小妮” 。“时间小妮”侧重于用户服务功能,以人工智能和情景对话的形式为用户奉上贴心服务。

AI 合成主播的特点

融实用性与展览性于一体。既能减少内容制作成本,又能以智能算法为手段,增强新闻内容输出的技艺特质。

集具象性与拟人化于一体。可优化信息传播效果,营造出现场感的传播氛围。

聚主动性与客观性于一体。在输出客观真实的新闻内容同时,通过多元化表现形式积极拉近传受距离。

三、

AI合成主播的优势

效率高、零出错、全天候在线。

可实现多语言新闻内容传播。

能与受众双向互动。

高效的信息整合能力。

四、

AI合成主播的局限

前期制作的工作量较大。高精度的虚拟形象制作需要采集大量模块化数据。

缺乏对新闻信息的深度自主处理能力。缺乏新闻记者的专业权威性、特色鲜明性和规范针对性。

存在算法偏见。算法设计者自身的价值观影响 AI 主播的程序规则。

人工情感是AI主播面临的伦理挑战。人工情感系统构建、AI 视觉感知维度与限度均面临挑战。

五、

新闻从业者应如何与AI合成主播协作

与时俱进,提升媒介素养。提高智能化架构能力,培养融媒体思维,生产具有跨媒体特征的新闻内容。

加强内容把关,克服机器生产内容的浅薄性。在新闻特稿、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等细分领域,更需记者发挥人类在精准分析事物、妥善处理情感元素等方面的优势。

为AI合成主播的内容生产制定规则。AI 合成主播的新闻生产流程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操作章程。

参考文献:

[1]胡方园,王溥.AI合成主播对新闻业态的影响与启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6):68-70.

[2]刘霞,陈昌凤.3D+AI主播:伦理演进与价值引领[J].青年记者,2021(05):60-61.

[3]吴锋,刘昭希.人工智能主播历史沿革、应用现状及行业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05):174-183.

来源:岭南传媒探索 作者 宋晖 文欣怡

编审:钟启华 周玲 陈刚 张楠

关键词: AI合成主播从简单传声筒到智能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