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正式成为科创板人工智能第一股。不过资本市场的反馈并非一味乐观,截至收盘,格灵深瞳股价为37.46元,跌幅5.14%。

格灵深瞳成立于2013年,最早从北京市朝阳区的一所民宅中起家,是中国最早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创始人赵勇因其自带“光环”的从业经历,自创业起就备受关注。创业之前,毕业于“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学的赵勇曾在谷歌总部研究院任职,参与了谷歌眼镜(Google Glass)的早期研发,是谷歌眼镜最早期的七位设计者之一。此外他还参与设计了安卓操作系统中图像处理架构,在计算机视觉、运算影像学等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的行业研发经验。

格灵深瞳在财报中称,其掌握的计算机视觉领域核心算法技术,已形成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训练与数据生产技术、3D 立体视觉技术、自动化交通场景感知与事件识别技术、大规模跨镜追踪技术和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等五大技术方向,掌握跨平台模型训练技术、海量数据生产技术、多目传感器标定与深度估计技术、运动姿态分析技术、人脸识别算法和引擎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公司将核心技术转化为主营业务产品,与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体育健康、轨交运维等领域的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需求深度融合。

上市当天,格灵深瞳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勇在上市仪式致辞时介绍,目前格灵深瞳城市管理领域已覆盖全国多省市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智慧金融领域已覆盖农业银行全国各省市的数千家分支机构;商业零售领域已覆盖中国石化、现代汽车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除此之外,公司在体育健康、轨交运维等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并与首都体育学院、中车时代电气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与AI四小龙一样,格灵深瞳主攻计算机视觉领域。创业初期,在经历了零售、金融等应用场景多次试错后,才在安防场景相关的城市管理领域中走通了商业模式。据《科创板日报》报道,赵勇在路演时说,当下AI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落地场景较为单一,集中在城市管理领域,相对竞争较为激烈。公司一直探索AI下游多场景的应用,目前其城市管理领域的收入占比逐年降低,未来将主要在上述新应用场景中持续进行研发和创新。

头顶“科创板AI第一股”的光环,格灵深瞳也与不少AI企业一样面临着盈利困境。财报显示,报告期内(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分别营收5196万元、7121万元、2.43亿元以及721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230万元、-1.89亿元、-1.02亿元、-5474万元。不难看出,上市首日即破发,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市场对格灵深瞳等AI企业持续亏损的担忧。

格灵深瞳在财报中解释称,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是前期研发投入大但收入规模较小以及实施股权激励产生大额股份支付费用所致。2021年,公司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为-8000万元到-6500万元,亏损较上年缩窄。

关键词: 科创板AI第一股来了 格灵深瞳上市破发 格灵深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