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设备够酷,功能也异常强大,而代价是什么?美国第二视觉医疗产品公司(Second Sight Medical Products)停止了对自家人工视网膜的技术支持和更新,已经植入设备的用户进退维谷。

01

我本能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

芭芭拉·坎贝尔(Barbara Campbell)在30多岁时因患遗传疾病完全失明。2018年,她在左眼植入了第二视觉公司的人工视网膜,得以恢复部分视力。在一次高峰地铁换乘期间,坎贝尔听到一阵急促的哔哔声,黑暗再次来袭——她的视网膜植入物断电了,此后再也没有工作过。

世界各地有350多名“坎贝尔”,他们满怀信任地植入了第二视觉公司的人工视网膜,一开始,他们沉浸在尖端科技改变生活的喜悦里,然后他们跌进孤立无援的谷底,只能寄希望于身体里的设备正常工作,否则重获不久的光明又会再次失去。更加困扰的是,如果眼中的植入设备失效,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干扰MRI扫描等程序,哪怕最终移除设备也痛苦且昂贵。

02

阿格斯,一百只眼的巨人

古希腊神话里,阿格斯(Argus)是一位长着一百只眼睛的巨人,可以观察到所有方向,拥有优秀的视觉洞察力。第二视觉公司的两代人工视网膜就分别叫作阿格斯1代(Argus I)和阿格斯2代。

但和寓意不同的是,无论植入1代还是2代,这种植入物都无法让盲人恢复“正常”视力。植入物提供的是一种人工视觉,和健康人眼相比,它非常粗糙。比如阿格斯2代的用户,在他们移动头部时会看到灰色阴影。而且植入阿格斯设备的效果因人而异,十年前植入的一些用户甚至很难辨认出基本的形状,另一些用户能够辨认出人行横道上的黑白条纹。而对大多数人来说,阿格斯植入物提供的视力水平足以支持基本运动,甚至可以滑雪、射箭。

卢西恩·德尔·普廖雷(Lucian Del Priore)是阿格斯设备的临床试验医生之一,坎贝尔的植入手术就是他做的。普廖雷指出,这些患者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对于一片黑暗来说,任何提升都是100%。

03

从两个光点,到创建图像

人工视网膜植入物的灵感来自1991年的一台手术。当时,还是医学生的罗伯特·格林伯格(Robert Greenberg)旁观了医生将一根细小的电线植入一名失明患者的眼中。这名患者处于局部麻醉的清醒状态。当电线接触到患者的视网膜产生微小的电流时,患者报告他漆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光点。在医生植入第二根电线后,患者看到了两个光点。

2011年,格林伯格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如果我们能制造出两个光点,就可以制造出更多并创建图像,而这需要一个植入设备。”

第二视觉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格林伯格想要将视网膜植入物推向市场。

当然,这并不容易。格林伯格花了很多年时间开发这项技术。1998年,格林伯格与三位合作伙伴一起创立了第二视觉公司。当时第一代的阿格斯只有16电极阵列,而阿格斯2代跃升到60电极阵列。植入阿格斯2代的手术大约需要4个小时。除了植入物以外,用户还需戴上配备小型摄像头的特殊眼镜,这个摄像头拍到的视频画面会沿着电线传输到用户腰上的视频处理单元(Video Processing Unit)。视频处理单元将图像信息精简成60个黑白像素的图案,并将它们发送回眼镜中的应答器(transponder)。应答器再将图案无线传输到用户眼中植入好的60电极阵列。电极以不同的模式每秒多次刺激眼睛,生成和60个黑白像素相对应的光。从本质上来说,电极充当了健康人眼中光感受器的作用。

格林伯格表示,第二视觉公司更长远的目标是研发出完全绕过眼睛直接刺激视觉皮层的大脑植入物。

04

急转直下,不良反应和财务问题

但格林伯格的愿景并没有实现,一是植入设备不断出现不良反应,二是财务问题。

坎贝尔的视网膜植入物断电后,第二视觉公司曾尝试过维修,但并没有修好。坎贝尔向医生咨询了移除植入物的手术风险,最终决定不移除。所以,那个早已失效的阿格斯2代现在还在她的左眼中。

在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中,植入设备失效还不是最糟糕的,因为还可能出现其他医疗问题。2007年到2019年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了一项对30名阿格斯用户的研究,观察到36个严重的和152个非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有用户反映,使用阿格斯2代几小时就会感到头晕——这一副作用较普遍——而且在2020年初,他的眩晕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而阿格斯设备的盈利状况也不容乐观。据格林伯格说,阿格斯设备在美国的售价约为15万美元,大约是其他神经调节设备的5倍。但即便如此,公司还是在亏损,“由于销售、监管人员、视力康复专家等所有开销,它并没有盈利。”

2019年7月,第二视觉公司称将逐步淘汰视网膜植入技术,为开发下一代针对盲人的脑机接口Orion扫清道路。第二视觉公司当时保证,“会继续支持阿格斯设备,就和过去一样。”

然而,据第二视觉公司的一名前工程师透露,“在那之后,我们并没有真正支持阿格斯设备。”他说,“我们不再销售,不再生产,甚至不再与它有任何关系。”

2020年2月,第二视觉公司高级研发总监出走,紧随其后的是首席执行官。3月,第二视觉公司解雇了大部分剩下的员工,并宣布“打算逐步减少运营”。最终,他们都没有向用户宣布倒闭的消息。

05

植入设备的成与败

现在,许多神经植入技术都建立了起来,比如减少帕金森病患者震颤的深度脑刺激装置(deep-brain stimulator)等,其中最火热的当属脑机接口,埃隆·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就是这一领域巨额投资的缩影。一些公司在尝试用脑机接口逆转抑郁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恢复人的行动能力,甚至承诺实现“超人认知”(superhuman cognition)。

创新过程中,失败不可避免。但当尖端植入设备失败,后果并不像翻盖手机因过时而消失这样简单轻松。随着“超人主义”(transhumanism)盛行,人们大谈“改造人”“赛博格”,我们是否已经对“增强”自身成瘾?阿格斯设备这个故事的意义可能在于,让我们警惕不要让任何硬件或软件绑架人类的发展。如果未来植入设备或脑机接口真正普及,人类整体由此增强进而能在更高维度探索世界,你能抵御住植入设备的诱惑吗?又是否会放任自己依赖它?

参考信息

https://www.theverge.com/2022/2/16/22937198/bionic-eye-company-defunct-ieee-spectrum-go-read-this

https://spectrum.ieee.org/bionic-eye-obsolete

https://www.nanoprecisionmedical.c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E7kfQjspEU&t=126s

关键词: 植入人工视网膜 厂家停止技术支持用户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