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在火热进行。来自江苏的众多企业正用科技创新和贴心服务为冬奥保驾护航,这背后也离不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成效。

北京冬奥会自开幕以来,精彩赛事纷呈。总部位于苏州吴江的亨通集团,是此次冬奥会电力保障的主力供应商之一,电力产品解决方案服务覆盖八个冬奥会重点场馆。为了给场馆提升快速专业化的安装服务能力,亨通技术团队经过反复试验,研发出柔性的抗严寒、耐磨、阻燃的绿色环保产品,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亨通电力电缆公司总经理王新国介绍,这项任务的关键是提供特种电缆整体解决方案。“它要求在-40℃能够反复使用,要耐极寒,还要阻燃,因为害怕场地失火引起火灾,阻燃胶是国家最高等级的,耐寒也要最高等级,这两个是矛盾体,这个产品是第一次有这个需求。我们一个也是蛮骄傲的,另外感觉责任也比较重大。”

在淮安经开区的一家企业无尘装配车间里,镭雕机正在对北京冬奥会礼品版火炬进行激光雕刻,1268个图案元素,主要是由底部的祥云纹 渐变成上方的雪花纹,30分钟内就可以雕刻完毕,科技感十足。据悉,这次北京冬奥会礼品版火炬和传递版火炬采用了同样的制造工艺,外观由银感色和红色两种配色构成的多曲面空间体。通过国内首创、全球领先的三维编织智能装备,经过一系列高科技工序,将北京冬奥会火炬的优美曲线和科技感展现出来。

“我们是经过10余年的技术攻关,把它(关键技术)给突破了。那么这些技术实际上是应用于在国防军工以及大飞机、城市轨交这些卡脖子的核心的技术,我们希望淮安制造点亮冬奥,飞扬在冬奥赛场上 。”火炬生产企业项目负责人朱永飞告诉记者。

制造业发达的江苏,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优势明显,通过激发创新动能,如今的江苏传统制造业正在走出“传统”。2020年,北京冬奥组委会面向全球征集冬奥制服保暖材料,江苏康大研制的北京冬奥制服专用保暖材料——多维蓄热保暖絮片在国内外10多家参选企业中胜出,而保暖絮片中30%的功能性新材料,采用的则是来自无锡锡山企业——恒天中纤生产的功能性纤维材料。恒天中纤纺化无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岭介绍:“我们能够吸收光,瞬间升温,长效蓄热;另外呢,之前大部分的絮片都是用聚酯短纤做的,我们的锦纶短纤比他们轻18%,更加柔软、吸湿性好,大大增加了整个服装的热湿舒适性。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燃情时刻依然历历在目,伴随着《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国代表团入场,满眼的“中国红”瞬间点燃现场激情。运动员佩戴的红色针织毛线帽正是由南京江宁企业南京海尔曼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南京海尔曼斯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CEO林晓洁:

“我们这个帽子采用的是顶级的山羊绒和超细美丽诺的羊毛进行混纺,同时在制作的工艺上采用了全成型的编织手法,是不带任何的缝边的,难度比较高。它的颜色,我们也是采用了国旗的红色和黄色,一方面是冬奥会在一个非常喜庆的时节举办的,同时也象征着我们奥运健儿积极拼搏、永争第一的奥运精神。”林晓洁说。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苏州台、淮安台、无锡台、江宁台 编辑/玉洁)

关键词: 苏奥奇缘|江苏制造为北京冬奥保驾护航 北京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