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ic Winter Games Beijing 2022

北京冬奥

「黑科技」

2022年北京冬奥会于4日晚正式拉开帷幕!

冬奥会开幕式,中国为全世界又一次奉上了一次空前的视听盛宴。总导演张艺谋表示: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不同的是,本次冬奥会开幕式重点在于「向全世界讲出中国故事」。

冰雪五环

重3吨的LED异形屏

最开始破冰而出的冰五环,逼真的碎冰效果让电视机前的悠问菌惊呼:谁用真冰雕的?咋雕的?

「雕刻」的视觉是在激光与冰立方3D视效的结合下产生的,「冰立方」长22米、宽7米、高10米,是由LED屏组成的。

五环本身也是一个LED屏,当它亮相的时候,位于看台4层的激光照射在冰立方上,对冰立方进行「雕刻」。

奥运五环的亮相,还离不开航天技术的支撑。

五环的结构特点是异形、大跨距、低刚度,设计要求与火箭研制异曲同工。因此,承建团队长征天民参照航天结构设计,以铝合金桁架结构为骨骼,以LED显示屏为衣服,以扩散板为外套,让五环也跟火箭的箭体一样既坚又轻,晶莹透亮。

五环全场悬挂近80分钟,供电要求极高,需要具备耐低温的性能和持久的电力,经过航天技术团队反复测试,确定了航天强化电源。

它的眼睛就是尺

它,让赛场上的违规小动作无所遁形,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清澈干净的比赛现场。

濛主:我的眼睛就是尺!

男子短道速滑1000米决赛上,韩国与匈牙利选手先后被场内摄像头捕捉到犯规动作,最终由中国选手任子威摘得金牌。

随后在网络上,火眼金睛的“猎豹”成了主角,但其实本次短道速滑决赛场馆——首都体育馆,使用的摄影系统为“飞猫”,由40台4K超高清摄影机阵列加上3台8KVR摄像头组成。

“飞猫”

津津乐道的“猎豹”其实位于速度滑冰的比赛馆——“冰丝带”中。它是一台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时速高达90公里,360°无死角捕捉比赛细节。

“猎豹”

此前,国内并没有相应的特种设备,国际上也只有一套类似设备,已在索契和平昌冬奥会上的速度滑冰赛事中使用。“猎豹”的出现算得上弥补了直播摄影机无法快速跟踪拍摄的缺陷。

据央视纪录片介绍,“猎豹”全名为高速4K轨道车系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针对大型快速直道和弯道运动项目进行跟踪拍摄需求,自主研发的一整套摄像平台系统,其轨道车的运行速度最高达到25m/s,同时加速度能达到3.5m/s。

Tips: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速滑)是不同的项目,本次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决赛在首都体育馆,速度滑冰决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短道速滑一圈为111.12米,速滑一圈为400米。通常情况下,一群人出发是短道速滑,两个人比赛是速滑。速滑是人与时间的赛跑,短道速滑是人与人、团队与团队的较量。

各类智能机器人上阵

在冬奥会媒体中心,机器人更是既当厨子又当服务员,百分百做到了“无接触”。

炒菜机器人

煲仔饭机器人

防疫 向导机器人

不仅能指路,还会在被外国选手打招呼时,无情提醒“戴好你的口罩”。

调酒机器人

汉堡机器人

送菜机器人

超过10种类型的智能设备,在3700平方米的智慧餐厅中,为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工作人员服务。

智慧场馆 超级大脑

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项目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也称为 "冰丝带"),就是绿色、环保、节能、低碳、可持续性的综合体。它采用了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速度滑冰场馆,北京冬奥期间它将见证14块金牌诞生。

冰丝带是一座智慧场馆,拥有“有感觉,会呼吸,有记忆,会思考”的超级大脑。它接入了36个系统、近10万点实时数据,整合了速滑馆的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动力系统、运动系统。

整个场馆各类传感器,实时捕捉室内外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度等场馆运行数据。

根据气象参数,进行空气质量控制和光线控制等;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给出场馆运行参数。

根据不同比赛场景和需求,自动控制座椅送风系统、制冰温度、场地除湿系统、屋顶电动窗系统、防疫消杀系统等。

再回想起总导演张艺谋在赛前剧透的那句:

「这场比赛很有科技含量,但是我们不炫技。」

可以说是非常的凡尔赛了。

最后,看了这么多冬奥“黑科技”,悠问菌向你发出灵魂拷问:你冰墩墩了吗?

关键词: 北京冬奥&ldquo黑科技&rdquo |全网感谢的&ldquo猎豹&rdquo 认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