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汽车“大象”在2021年开始面向用户全面“质变”。

1月7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公布2021年销量:终端交付超过581万辆,同比增长5.5%,连续16年保持国内第一,领先优势已扩大到近200万辆。更重要的是,上汽在销售结构、资源配置和企业业务模式等多方面发生了结构性的“质变”。

2021年6月,上汽发布全新企业标识、愿景和使命,宣布转型成为“用户型高科技企业”。巨象转身从来艰难,但上汽在2021年年末已展现出技术支撑,用户为先的全新气象。

转型:可持续的销量和市场结构

“不再完全倚重于合资品牌”,是中国国有汽车集团当下重要的历史任务。2021年上汽自主品牌实现销售285.7万辆,占比集团销量的52.3%,首次成为上汽的“半壁江山”,也成为未来增量的核心来源。

2021年,上汽乘用车(荣威、MG)销量近80万辆,同比增长21.72%,开始向中国自主车企头部阵营靠近。2021年,长安自主乘用车、吉利品牌、哈弗/欧拉品牌,比亚迪品牌分别销售120.4万辆、110万辆、90.5万辆和74万辆。

上汽通用五菱销售突破166万辆,在高位重新企稳,其中小型新能源车GSEV车型累计销量突破75万辆,让五菱从过去“拉货的秋名山神车”变成了“网红的人民代步车”。“(五菱)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电动车仍有许多从使用场景出发的蓝海市场等待挖掘;针对用户高频需求创造明显的差异化优势,就能做强用户甜点,做出爆款。”上汽总裁王晓秋在2021年6月的采访中表示。

五菱宏光MINIEV只是上汽新能源“神车”之一。2021年,上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3.3万辆,同比增长128.9%,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其中,自主品牌MG和MAXUS的新能源产品在欧洲、澳新等发达市场销量超过5万辆。

海外市场正成为上汽转型突围的另一大支点。

2021年,上汽海外市场销售69.7万辆,同比增长78.9%,连续六年夺得国内车企榜首。值得注意的是,其中9.9万辆由海外基地产销。目前,上汽已在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建立4个生产基地及KD工厂,产品和服务进入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欧洲、澳新、美洲、中东、东盟、南亚六个“五万辆级”区域市场。

“我们的经营质量已发生质的变化。”上汽总裁助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表示,“自主品牌过去借用外方的网络资源借船出海,目前我们已经开始自建自己的网络服务、运营体系,并将逐步进入到盈利的良性大循环。”

从合资独大到合资、自主两条腿走路,从在中国市场“内卷”到国内、海外双线并举保持了十六年销量第一的上汽正在打通规模与转型之间,可持续发展的通路结构。

重置:企业资源、业务结构转换

转变的不仅是销量和市场结构,还有上汽本身。

“上汽在转变,我们正在全力进入新赛道,从观念上、理念上,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上都要转向用户,全面面向用户。”上汽董事长陈虹在2021年6月的投资者沟通会上强调。

智能电动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共识的“新赛道”。上汽将其定义为具备“云管端”一体化自我学习能力的移动智能终端,并为此对企业资源和业务结构进行了重置。

在资源投入方面,上汽将于“十四五”期间在智能电动等创新领域投入3000亿元,这也是目前中国车企中唯一与主流跨国车企转型投入规模相近的数字。2021年,上汽在创新领域投资超过600亿元,近3000项专利获得授权,形成万人级的软件人才队伍。

与此同时,上汽首创“产投联动、上下联动、内外联动”的战略直投业务模式,已投资宁德时代、地平线、清陶科技、Momenta等众多明星企业。截至目前,上汽一级市场投资业务资产规模已达420亿元,在国内汽车集团乃至产业集团中名列前茅,2021年一年间投资企业中的长远锂科、东芯股份等8家企业成功上市。

业务结构方面,上汽已培育捷氢科技、智己汽车、飞凡汽车、零束科技、友道智途、赛可智能、联创电子等20家“科创小巨人”。区别于上汽的国企体系,“小巨人”们拥有更加独立和市场化的运营体系,创新和运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2021年11月,捷氢科技已启动分拆,将成为上汽旗下第一家实现上市的“小巨人”。

“面向未来,身处新赛道的‘小巨人’一是为了解决机制问题,也是服务行业的考虑。现在一些新技术的跨界、跨领域属性更强,能够在汽车、工业互联网等多种领域同时应用,市场空间是万亿级的。”上汽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表示。

内生培育之外,上汽也加强对外生态合作。在2021年4月上汽零束SOA平台开发者大会上,上汽与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数十家头部科技互联网企业达成一致共识,将持续围绕智能网联、网络安全、5G赋能、汽车芯片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并分享软硬件底座、出行场景,携手共创智能汽车生态,探索实现共赢共享发展。目前,零束SOA平台开发者已经突破4000人,上汽与腾讯、OPPO、中兴通讯、地平线等生态伙伴的相关合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质变:技术杠杆撬动未来

2021年12月,上汽发布了“关于享道Robotaxi项目启动示范应用”的公告,将在上海启动旗下L4级自动驾驶运营平台示范应用。2022年年底前,已在上海、苏州陆续投入60辆Robotaxi(L4级自动驾驶车辆)。

享道Robotaxi首批部署的车型将采用飞凡Marvel R智能电动SUV车型,其采用上汽自主研发的600TOPS高算力平台、“视觉+雷达”多重冗余的传感器解决方案、自研的智能线控底盘产品、全流程数据驱动的算法、“云-管-端”闭环自动化工具链等L4级自动驾驶技术。2025年,上汽将实现L4级智能驾驶汽车批量投产,并组建商业化Robotaxi车队,实现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享道Robotaxi,与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智己汽车、“用户导向的数据驱动型科技公司”飞凡汽车、上汽“5G+L4”智能驾驶重卡一道,成为上汽面向未来的四大战略项目,其将构建起“用户型高科技企业”与终端用户、场景之间的四条桥梁,推动上汽质变的发生。

技术将是其“桥墩”和上汽撬动未来的杠杆。

软件领域,上汽旗下智能车云管端全栈解决方案零束银河4+1在2021年4月正式亮相。当中包括智能汽车的硬件“大脑”、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跑在架构上的软件“灵魂”、SOA软件开发者平台;智能汽车的养成和免疫系统、全栈OTA及网络安全以及驱动智能汽车进化的主要力量数据工厂。智己汽车率先应用银河架构,首款车型L7将于今年二季度交付。

智能驾驶领域,在与momenta这样的科技公司展开白盒级合作的同时,上汽也在同步自研。去年3月,飞凡汽车发布了全新的R-TECH技术品牌,其核心全栈自研的高阶智驾方案采用点云融合的超级环境模型算法,构建融合激光雷达、4D成像雷达、5GV2X、高精地图、视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六重融合式”感知体系,具备全天候、超视距、多维度的感知能力,将智能驾驶的技术能级与安全性提升至全新高度。飞凡汽车R7将率先搭载PP-CEM在今年下半年交付。

在智能电动核心零部件领域,上汽零热失控、高性价比、可快充、可快换、可升级的新一代动力电池系统已于近期正式投产,并将继续攻关长续航、多能量梯度、多驱动系统的系列化“三电系统”。2025年,上汽将正式推出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面向商业应用的固态锂电池。

此外,上汽旗下联创电子“6i”(iEPS、iBS、iECU、iBOX、iWS、iCS)智能驾驶核心部件实现产业化落地,并在智能底盘方面加大攻关力度;基于规模优势,上汽推进75款芯片完成国产化开发进入整车量产应用;中海庭高精电子地图,成为首个获得国家自然资源部批准的商用产品。

上汽乘用车和商用车高级别自动驾驶能力落地,正是立足于新型核心部件的技术支撑。

目前上汽“5G+L4”智能驾驶重卡已成功实现在洋山港区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厘米级定位、精确停车、与自动化港机设备的交互以及行业唯一“一拖四”编队行驶,累计测试里程已突破200万公里,完成转运集装箱6.1万个。2022年,上汽智能驾驶重卡将减少车内安全员,计划转运十万个集装箱。

可以想见,上汽面向“用户型高科技企业”的转型过程,将是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大到强的质变过程。在这场百舸争流的淘汰赛中,“大象”要如何实现规模与速度、创新与可持续,构建壁垒与发展生态的兼收并蓄?上汽为世界百年汽车产业转型提供中国方案。(朱世耘)

关键词: 连续 5 5% 增长 上海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