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和灾难面前,中国援助从来没有缺席。”10月26日,国新办举行中国抗疫援助及国际发展合作发布会,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在会上表示,“中国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长、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去年,中国向150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防护服、口罩、呼吸机等大批防疫物资。今年以来,我们已向106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5亿剂疫苗,为防控疫情、引领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疫情严峻,“ChinaAid”助力

随着中国向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不断援助新冠疫苗,援助包装上的“ChinaAid”标志已为各国人民熟识。

据介绍,面向非洲、拉美等不同地区和国家,中国均向提出需求的国家第一时间提供了多批次抗疫物资和疫苗援助。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中国还提供专业辅导和培训支援。数据显示,面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中国提供了8000多万剂疫苗援助,并派出了10多批疫苗专家组,举办了上千场的视频交流会,培训医护人员。面向非洲国家,中国第一时间提供了120余批检测试剂和呼吸机等抗疫物资,向50个非洲国家和非盟提供疫苗援助,向非洲17国派出了抗疫医疗专家组。面向拉美国家和南太平洋岛国提出的需求,中国也已提供了53批抗疫物资、28批疫苗。

创新救援方式,构筑防疫带

今年4月底,德尔塔变异毒株导致南亚、东南亚疫情大幅反弹,周边各国疫情告急。针对这一情况,中国及时启动了“抗疫紧急支持计划”。

罗照辉介绍,中国克服了货源紧缺、生产排期的紧张因素,协调各方紧急向尼泊尔、阿富汗、老挝、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多国提供了氧气瓶、制氧机、呼吸机等救急物资,几天内向老挝派出医疗专家组,向尼泊尔送去了抗疫物资。

“我们还开创性地开展了对缅救援,通过与缅方协调开展了各部门紧急对接。”罗照辉说,通过云南省的地方定向援助,中国向缅甸北部地区提供紧急的疫苗和抗疫物资,双方共同构筑了有效的中缅边境防疫带,极大缓解了缅北疫情,也有力策应了国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

中国援助不会缺席

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中国当前的援助重点为疫苗和抗疫物资,但常规援助也没有因此停止。罗照辉表示,对于涉及国外民生的连续性项目,中国通过结合软援助和硬援助、统筹无偿和优贷、注重项目实施和监督评估等举措,不断推进援外事业。

从坦赞铁路到喀喇昆仑公路,从杂交水稻到菌草种植,从青蒿素到新冠疫苗,皆是“中国援助”的靓丽名片和见证。在疫情期间,中老铁路、匈塞铁路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欧班列全年开行数量和货物运量同比增长50%和56%;中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8.3%。

据介绍,2020年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了5000万美元的现汇援助,向联合国机构和其他相关国际组织提供了5000万美元援款。中国抗疫物资援助先后涉及到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包括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氧气瓶、核酸检测试剂、检测设备等,向34个国家派出了37支医疗专家组,组织开展了近千场技术指导。

面对未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在会上表示,今年中国将努力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向发展中国家再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张佳星)

关键词: 缺席 国家 国际组织 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