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琳):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完美收官。根据计划,今年我国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后续还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目前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乘组已选定,正在积极开展相关训练和任务准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自2020年以来,我国先后成功实施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共6次飞行任务,均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了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任务目标,为空间站建造阶段任务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我们全面突破并掌握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全面验证了工程各个系统执行后续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匹配性,另外,还检验了工程常态化、高密度实施任务的能力,也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为空间站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任务安排,2022年我国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共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分别是: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6名航天员共同在轨驻留5-10天。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介绍,执行这2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目前身心状态非常好,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的训练和任务准备。“针对建造阶段飞行任务特点,航天员系统设计并实施了八大类200余项训练,使航天员在思想、身体、心理、知识储备、操作技能等各个方面都具备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空间站建造完成后,“梦天”“问天”两个实验舱将是航天员在轨主要的工作场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宏介绍,两个实验舱都配置舱内载荷试验机柜和舱外载荷安装平台,也提供了信息、供电和散热等支持和保障措施,航天员在舱内可以开展空间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医学以及空间探测等多个领域的试验。他说,目前,“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在地面的研制进展顺利。“其中,问天实验舱已经在天津完成了整舱的集成总装、测试和大型试验工作,整装待发;而梦天实验舱目前已在天津完成了相应的集成总装和试验工作,正在开展地面测试,后续还将完成整舱热试验、回归测试等试验工作,正按计划推进。“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今年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后,载人航天工程将转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要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对空间站进行照料和维护。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同时,我们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郝淳说,明年还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郝淳强调,后续将继续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与世界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开展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愿意把中国空间站打造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平台,和各个国家的航天员、航天科技队伍一起,不断探索浩瀚宇宙,造福人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