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进取精神,为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提供了不竭动力,也为艺术家的创作增添了不断超越自我的灵感。近日,一场名为“天地人和”的北京冬奥主题美术·书法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展览展出了国家画院艺术家新创作的200件冬奥主题作品。我们就跟随记者镜头,一起到现场看一看。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 方土:我们传统(水墨画)是以线为主,西方艺术进入中国之后,(对)面的理解在水墨表达下应该是还有很大的空间。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方土在坚守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用写实和写意兼备的手法,摆脱了水墨的传统桎梏,将笔触的流动感和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力量感有机结合,完成水墨画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和风格重现,创作了水墨画《追逐世界》。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 方土:冬奥会我觉得它包含的精神是一种超越,就找到了两个元素,一个是通过女子单板滑翔定格的(瞬)间,还有就是用一个金牌表达追逐高度。那时候我就发现,体育的精神和绘画的这种创作事实上是一致的,运动员和艺术家是一样都在挑战极限。既要学习继承古人、先人所保留的艺术样式,同时我们还要超越拓展水墨的边界,把你的情感跟社会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最后集中在一个画面上。

本次展览,中国国家画院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筹备评选,最终有200件作品入围。艺术家们遵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创作方针,为观众带来一幅幅生动立体的精品力作。既有表现冬雪祥和气派的《小镇瑞雪》《冰雪之舞》,也有记录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竞技瞬间《冰速》《争先》《超越梦想》《冰雪盛宴》等,更有艺术家深入崇礼雪山,现场观摩采风创作而成的山水画《雪山飞鹰》,不仅让观众体会到从上俯冲而下的速度感,更有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感。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 何加林:我们去了张家口崇礼的山上,冒着零下35℃的寒冷(创作)。冬季雪景实际上在传统的山水画里头,它有很多的表现方式。为了表达比较强烈的用笔的感觉,我们雪山的山岩都是用小的斧劈皴、刮铁皴表现北方山石的坚硬。在画松树的时候,松针上面一蓬蓬就留白,产生一种灰蒙的调子,觉得寒气特别像身临其境的状态,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作为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工作者,我觉得我们关注国家的大事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于文江:实际上体育与艺术它恰恰是力与美的结合,短道速滑它应该是在冬奥会项目当中是速度与激情的一个碰撞,所以我这个题目就叫《速度与激情》。我主要是刻画他们的眼神,表现出运动员当时那种激情、爆发力,因为用的是黑白红强烈的色彩,那么这个构图完全是一个斜线,整个它是一个不稳定感。你怎么样用中国这种笔墨,尤其这种泼墨的感觉,你把它控制好水分,能够把肌肉的那种强力的人体结构表现出来,这个是很难的。

自盐湖城2002年冬奥会中国运动员首次摘得金牌开始,一代代冰雪健儿不断努力,让国旗在冬奥赛场的最高处飘扬。这次展出的200件作品当中,还涵盖了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等艺术文类,全方位立体生动地展示和传播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

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副所长 邓柯:这个构图我们选择的是往上冲,它有一种往高处挑战自我的那样一种竞技的感觉,这次选择了用亮银色的(材料)有一种镜面效果,体现它的速度美、力量美,我们还可以体现人文的美,讲中国的故事。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 魏广君:比如说咱们现在基本训练,包括滑雪什么的,一点一划你都要做得到位。从我们书法本身也能体现出力求追求一种意象的苍茫,雪漫的一种祥瑞的感觉。冬奥会包括原来咱们的奥运会,一个就是促进咱们全民健身,另外一个就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美术师 任赛:这个雪中长城我特意选取了八达岭一个弧环的一个圆弧的剖面,它就象征我们一个中华民族龙脉的精神,用我们故宫紫禁城来体现中华文明璀璨的文化。

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意。北京冬奥会将以全球共通的体育语言和体育精神,为人类携手抗击疫情照亮前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舞台。而本次展览通过艺术家定格的运动瞬间,将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观众 张玮:整个画面非常有时代性,特别当代。从表达的手法上,从材料技法上我看也是焕然一新的。

观众 王子涵:我感觉这次展览会有一些现代色彩和传统绘画手法的相结合,我也会感到非常震撼。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卢禹舜:“天地人和、天下大同”是我们这次展览的基本主题,确实每件作品让我们感觉得到它是有着那样一种民族气节在里边,它是有筋骨的。我们要以德艺双馨践行过程当中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展示奥林匹克文化。

奥林匹克精神激励世界各民族积极向上、和平共处,运动健儿们敢于拼搏、志存高远、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激发了艺术家们以奥林匹克运动为题材,塑造更多被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展示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

关键词: